術後鼻塞復發+眼周脹痛 鼻子成風洞空鼻症作祟

中山附醫醫師吳振宇說明患者在某醫院手術治療後,鼻塞症狀復發及眼周脹痛等,檢查發現是「空鼻症」作祟。(記者孫飛鴻攝)

〔記者孫飛鴻台中報導〕一名二十七歲的黃先生因長期鼻塞吸不到氣,就醫接受鼻中膈矯正及下鼻甲減積手術,但術後不僅鼻塞症狀又漸漸出現,還有眼周脹痛、鼻子很乾、嗅覺變不好等情形,經轉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兩側下鼻甲頭部遭切除呈萎縮狀態,導致鼻腔空間變大,就是所謂的「空鼻症」作祟。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振宇指出,這名患者曾被某醫院診斷為鼻中膈彎曲及下鼻甲肥大,接受鼻中膈矯正及下鼻甲減積手術,術後的前幾個月覺得鼻子很順暢;接著,鼻塞症狀又漸漸出現,還有眼周脹痛、鼻子很乾、嗅覺變不好等情形。患者在友人的建議下,轉至中山附醫求診,檢查發現兩側下鼻甲頭部遭切除呈萎縮狀態,導致鼻腔空間變大。

吳振宇表示,一般認為鼻腔越通應該越順暢,但因鼻甲的功能是過濾及間隔,呼吸要順、鼻子要通,亟需很順的氣流,太通暢的鼻子會導致氣流變成亂流,如:演唱會現場有人員管制,大家排隊順著規劃好的路線前進,這樣動線會很通暢,但若敞開大門給大家搶進,則會人擠人堵在門口造成堵塞,所以把鼻子當成會場、把氣體當作人群,就能很容易理解鼻子要舒服通暢,需有適度的鼻甲隔間;如果空間太通,一次吸入大量空氣,則會產生亂流而有鼻塞感。

吳振宇指出,目前空鼻症的治療主流為新式內視鏡微創下鼻甲重建手術,該院採用的是新一代4K高階內視鏡影像系統,可以把鼻腔構造及解剖層次看得非常清楚,藉由搭配鼻用微創器械,於側鼻壁打造一個小傷口的空間,並將人工人體可相容材質或自體肋骨修飾成可填塞的大小植入其中,最後在傷口外部塗上組織膠,使傷口緊密貼合,不僅幾乎可達到無痛、無痕,恢復快速,甚至術後隔天即可上班。

吳振宇表示,空鼻症是一個常見且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但並非每一個人鼻塞手術後復發都是空鼻症,這需由專業耳鼻喉科醫師詳細評估後,才能有最完善的治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