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歲糖友剪腳指甲險些截肢 豐醫:每年近五萬糖友足部潰瘍

唐男到院就診時,左大腳趾部位出現黑色慢性潰瘍並伴隨組織壞死。(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近日收治一位七十七歲有糖尿病的唐姓男子,他因剪腳趾甲時不慎造成足部小傷口,一個月後傷口不但沒癒合反而嚴重潰爛,最終不得不住院治療。經過醫療團隊積極搶救後,成功保住足部,此事件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需格外小心。

七十七歲的唐男本身有長期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佳,加上周邊神經受損及血管阻塞,使得腳部小傷口無法順利癒合,最後惡化為壞死潰爛傷口,至豐原醫院急診求治,由整形外科蔡政龍醫師診視後建議立即住院接受治療,入院時檢查顯示左大腳趾部位出現黑色慢性潰瘍並伴隨組織壞死。

血管外科主任張耀中醫師,為患者進行下肢動脈繞道手術,所以黑趾,就醫一週後患部已控制住未再擴散。(記者孫義方攝)

蔡醫師後續轉介血管外科張耀中醫師,安排周邊非侵襲性血管檢查,及下肢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與患者討論後進行抗生素治療及下肢血管繞道手術及傷口清創,並針對唐男的血糖進行嚴格控制,避免感染擴散至其他部位。住院期間唐男的生命徵象穩定,心跳、呼吸正常,且持續接受足部傷口照護,解除截肢風險。

血管外科主任張耀中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循環不良且神經受損,易忽視小傷口潛在的感染風險,因而可能導致傷口長期不癒,甚至壞死,很可能進一步擴散,甚至面臨截肢風險。

就醫二個月後,唐男傷口已控制穩定,養肉效果良好。(記者孫義方攝)

台灣每年有近五萬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潰瘍需接受醫療處理,依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因糖尿病足導致截肢之醫療費用約為四十二點一萬元,可見糖尿病足對於病人本身及其家庭,與國家社會皆造成相當巨大的負擔。張耀中醫師表示患者的足部健康需受到高度重視,特別是周邊血液循環不佳和神經病變的患者,因其足部傷口不易癒合,潰瘍惡化後可能進一步感染至深層組織,增加截肢風險。

張耀中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應每日檢查足部,若發現任何潰爛或顏色改變,應立即就醫,因此患者需加強自我照護,減少足部感染及壞死的風險,根據最新糖尿病足照護建議來保護足部健康:一、定期檢查足部:糖尿病患者至少應每年進行一次足部專業檢查,以確保早期發現可能的潰瘍、厚繭或其他異常。二、每日自我檢查與清潔:患者應養成每日清洗雙腳的習慣,並檢查是否有紅腫、破皮、趾甲異常等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

就醫三個月後,患部復原成效相當良好。(記者孫義方攝)

三、避免赤腳:無論在家中還是戶外,患者都應避免赤腳行走,建議穿著厚底、合適的鞋具,避免足部受壓或碰傷,降低潰瘍發生的機率。四、穿戴適合的鞋具:特別是有足部變形或曾發生潰瘍的患者,應選用專業治療鞋或客製化鞋墊,進行適當減壓,以防止足部再次受傷。五、控制血糖與戒菸: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戒菸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措施,亦可有效降低動脈硬化及周邊血管疾病的風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