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單孔達文西 醫療新科技小兒也心繫

盧小妹和大家一起切蛋糕慶祝兩歲生日。(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一歲八個月的盧小妹在心臟追蹤檢查時發現腹部異常,經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總膽管囊腫。今年六月至臺中榮總時,正常應僅有白米粒大小的總膽管已腫脹如乒乓球。外科部主任周佳滿運用「單孔達文西手術系統」,成功完成總膽管囊腫切除與膽道重建手術。術後六天即順利出院,腹部切口隱藏在肚臍內,幾乎不留疤痕,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盧小妹為臺中榮總自民國一00年至一一四年間以微創手術成功治療六十一名總膽管囊腫小兒患者中,首次採用單孔達文西手術的病童,也是目前該技術應用於小兒外科手術中最年幼的孩子。

外科部主任周佳滿說,總膽管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膽管異常疾病,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遠高於歐美地區的十萬至十五萬分之一。該疾病會造成膽汁排出受阻,進而引發腹痛、發燒、黃疸、灰白便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膽道結石、肝功能異常、胰臟炎等併發症。若不及時治療,數十年後可能惡化為膽管癌;即便完全切除病灶,仍存在約百分之四的癌化風險,因此需要長期追蹤。

外科部周佳滿主任表示,今年六月盧小妹到院時,正常應僅有白米粒大小的總膽管已腫脹如乒乓球。(記者孫義方攝)

臺中榮總自一一一年開始將達文西手術應用於小兒外科領域,統計已成功完成三十八例手術,其中包含今年新引進單孔達文西系統的七例手術。小兒達文西手術主要應用於總膽管囊腫、腎盂成形術、先天性巨結腸症、肛門直腸畸形及腫瘤切除等手術項目。

周佳滿主任表示,單孔達文西手術系統具有顯著優勢,手術視野可放大十至十五倍,影像更加清晰,且多關節可彎曲的機械手臂特別適合在狹小空間內操作,相較於傳統腹腔鏡更加靈活。不僅能降低組織損傷、加速術後恢復,更重要的是單一傷口可隱藏在肚臍內,幾乎不留疤痕,為兒童患者帶來「小傷口、大希望」的治療新選擇。

單孔達文西手術系統具有顯著優勢,手術視野可放大十至十五倍,影像更加清晰,且多關節可彎曲的機械手臂特別適合在狹小空間內操作,相較於傳統腹腔鏡更加靈活。(記者孫義方攝)

周佳滿提醒,小兒單孔達文西手術需特別注意氣腹壓力(將二氧化碳灌入腹腔以撐開手術空間)對心肺功能的影響,同時考量幼兒童發育狀況,單孔達文西手術若要經肚臍進行腹腔手術的最低體重限制約八至十公斤。

臺中榮總說,今年十月二十五日將再舉辦「單孔創新:達文西SP引領小兒微創新紀元」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韓國及國內的專家共同分享單孔達文西手術在小兒外科的應用經驗,讓更多兒童患者受惠於先進醫療科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