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榮總於第六屆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首次攜手嘉義、灣橋及埔里分院共同展出智慧醫療與長照成果(右五為臺中榮總副院長周元華)。(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兩成,長照與醫療需求持續增加。第六屆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於南港展覽館登場,臺中榮總首次攜手嘉義、灣橋及埔里分院共同展出智慧醫療與長照成果,內容包括遠距生理監測、智慧床墊與體適能檢測、失能者智慧疏散、失智照護與安寧療護等,以精準智慧醫療回應超高齡社會長照的挑戰。
臺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時逸醫師說,這次展出「遠距生理監測照護服務」,整合心電圖、血壓、血糖、血氧與體溫等設備,透過人工智慧平台即時偵測生理數據並轉換為早期預警分數。中榮居家醫療照護患者研究顯示,二十八名接受服務的高齡長輩中,有三成於兩週內出現預警分數異常,醫護人員及時介入提供建議,例如:線上即時協助照護者進行血壓用藥調整、氧氣補充建議或提前居家醫療訪視,成功避免急診或住院狀況,整體使用滿意度高達九成。研究也證實,醫療人員與家庭照顧者能共同運用遠距照護平台,協助進行居家醫療照護。
嘉義分院導入多項智慧科技,包括壓力感測器智慧床墊可提醒照護者協助翻身以預防壓瘡,並偵測離床狀態以降低跌倒風險,致力於降低壓瘡與跌倒率。另外,銀髮體適能檢測系統具輕巧與檢測便利性,日照中心長輩在健康促進活動使用系統後,原地踏步次數、握力、坐立次數和椅子繞轉時間都明顯改善兩成。結合體溫測量與情緒辨識的人臉辨識系統,協助即時掌握長者身心狀況,配合打擊樂活動及智能反應訓練系統,提升日照長輩參與活動意願,憂鬱量表分數也明顯下降五成。

民眾體驗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導入的智能分站式銀髮體適能檢測系統的握力。(記者孫義方攝)
灣橋分院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發「長輩緊急救護顯示管理系統」,依失能程度分為紅、黃、綠三等級:紅燈代表重度癱瘓、黃燈代表需使用輪椅、綠燈則表示可自行行走。系統可即時顯示住民位置與逃生路線,協助醫護判斷疏散順序與人員調度,縮短應變時間。研究顯示該系統降低疏散時間一半以上,以及提升疏散時對空間與方向的掌握度。
埔里分院以多元服務回應長照需求,養樂居護理之家與康芯家園結合跨專業團隊與資通訊技術,提供個別化服務;安寧緩和團隊自成立以來,持續推廣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加強社會對善終理念的認識;失智症據點則提供日常照護與藝術輔療,協助延緩退化,分別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衛福部安寧緩和推動績優獎、預立醫囑推動績效優獎,以及其他智慧照護研究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