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集體經濟“活”起來 產業振興“旺”起來

▲冬瓜豐收。(圖/記者吳岳文攝)
▲冬瓜豐收。(圖/記者吳岳文攝)

【記者吳岳文/海南報導】 記者5月29日採訪獲悉,目前文昌市已建成美麗鄉村102個,鄉村不但要美,還要富,文昌市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

鄉村振興,產業先興。文昌市東閣鎮大寶園村委會把發展村集體產業作為重中之重。日前,村集體種植的30畝青皮冬瓜田迎來豐收,每畝產值約2萬元,銷售收入超60萬元。該村成功摘掉了“空殼村”這頂“舊帽子”。村民符敦聯告訴記者:“我在冬瓜地裏打工,已經有了1萬多元的工資收入。”

文昌市農業農村局四級主任科員龍登亮介紹:“我們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推動政策落地和滾動升級,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措並舉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冬瓜豐收。(圖/記者吳岳文攝)
▲冬瓜豐收。(圖/記者吳岳文攝)

目前,文昌有多個村莊通過“黨建+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探索出以“黨建+產業+村集體經濟+扶貧”的發展新模式,積極發展產業。如今,該村擁有了“20個千瓦光伏”“100多畝地瓜”“60多個文昌雞棚”。村集體經濟收入由“0”元變為數百萬元。“手裏沒把米,喚雞都不來。

以前村裏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時候,日常運轉基本靠‘補’,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靠‘要’,公益事業基本靠‘捐’,現在局面已經大不相同了。”水北村村幹部韓冠豐介紹,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讓大家挺起了腰杆,解決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沒有辦到的事情。

▲荔枝。(圖/記者吳岳文攝)
▲荔枝。(圖/記者吳岳文攝)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文昌全市各鎮村集體經濟收入1539.55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300萬元以上有2個村。許多村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頭雁”的優勢,通過創建“黨建+經營主體+產業”為引領的多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建成一批“一村一品”經濟強村。

5月29日,文昌市文城鎮青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在潭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在繼續做大做強養蜂業和在黃燈籠辣椒種植業的基礎上,打造約50畝的毛豆種植,種植140畝蓮藕和50畝的穀精草,通過發展集體產業來帶動和鼓勵村民加入我們的這些產業中,帶領群眾富起來。”

文昌市美德村村集體種植了20多畝荔枝,今年迎來收穫的第一年,總共賣了10多萬元。

文昌市還通過發展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項目,為村民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目前,國家能源集團文昌神華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有序推進,海南文昌翁田100兆瓦“農光互補+儲能”示範項目投產運營。這些項目的建設投產,對當地實現鄉村振興和“雙碳”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稻飄香。(圖/記者吳岳文攝)
▲水稻飄香。(圖/記者吳岳文攝)

文昌市翁田鎮黨委委員謝韌介紹:“這個光伏項目租地1397畝,每年租金1100元/畝,村民除了土地租金收益,還可以在這裏打工增加收入。”

文昌市去年年初啟動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行動,將在今年內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如今,文昌市不少村探索出一條“黨建+產業”的良性迴圈發展路子,從一個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如今的“產業發展示範村”。

文昌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文昌市從2022年至2024年,計畫用三年時間,建成一批“一村一品”經濟強村,加快形成“城區中心鎮—特色產業鎮—農旅融合鎮”的區域發展格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