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產後滿月突心肌梗塞 豐原醫院醫護助全家樂團圓

小玉先生與加護病房醫療人員共同製作寶寶照片為媽媽祈福加油,希望能順利度過難關。(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二十二歲的小玉(化名)二月底剖腹產的方式誕下可愛的寶寶,原本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卻在產後滿月前突感胸悶、胸痛,甚至一度呼吸困難,讓家人驚慌不已。先生緊急將太太送往豐原醫院急救,經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情況危急,幸醫護攜手合作悉心照護,小玉住院兩週後已平安出院回家休養團圓。

小玉媽媽在加護病房使用氣管內管與生命奮戰。(記者孫義方攝)

豐原醫院說,小玉當時送到醫院急診時,急診醫師立即啟動緊急機制,心臟內科團隊迅速進行心導管手術,並以氣管內管維持呼吸。然而,術後病情仍不穩定,小玉被轉入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在與死神拔河過程中,新手爸爸除了擔憂太太的病況,更還要一人照顧家中的嬰兒。

護理師至加護病房評估媽媽乳房狀況並協助擠奶。(記者孫義方攝)

豐原醫院婦產科張崑敏醫師提醒,懷孕期間心臟負荷量會增加三十%至五十%,即使無心臟病史的產婦,仍有一%至四%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栓塞或心肌梗塞等。建議高風險妊娠產婦應在產後六個月內進行心臟超音波、周邊動脈疾病篩檢、心血管相關風險篩檢及心電圖檢查,以確保心血管健康。

經豐原醫院積極搶救下,病患於第三天恢復清醒,心急想見寶寶,醫護安排視訊讓母女互動。(記者孫義方攝)

豐原醫院醫護團隊肩負照護山城居民的健康重責,全力以赴守護生命安危,不僅拯救了小玉,也協助寶寶入住嬰兒室,主動承擔照護的重責大任,與小玉一家人共同面對病魔的挑戰,過程中急診、心臟內科、加護病房、婦產科、兒科、護理科、放射科、檢驗科、心理師及社工團隊密切合作,提供完整醫療與關懷。母女分離的情況下,護理師們透過視訊和照片,讓小玉在病床上也能看到寶寶,母愛成為她努力生存的最大動力。

醫護團隊更進一步協助產後調養,幫助家人適應產後家庭的變化,護理師們主動至加護病床旁協助臥床的小玉擠奶,確認產後復原情形,十天後,小玉的病情終於趨穩,轉入一般病房,住院期間護理師們輪流充當「奶媽」,悉心照顧寶寶,確保嬰兒健康成長,維繫產後家庭功能與角色適應。

病患與先生跟寶寶三方一起視訊互動,也感謝醫護人員積極槍救媽媽,讓一家人可以團聚。(記者孫義方攝)

產嬰室吳嘉玲護理長說 ,婦女經歷孕產期及生產後,在轉變母職角色及家庭功能可能出現適應困難,導致情緒起伏也就是「產後低潮(baby blues)」,有憂鬱、焦慮或容易莫名哭泣等情緒症狀,如果症狀持續兩週以上,「產後憂鬱」的可能性了,台灣約有兩成產婦會罹患產後憂鬱症,生產過程歷經生活壓力、高危險妊娠、育兒壓力等都是造成憂鬱的相關因子,因此提高敏感度主動關懷身旁產後婦女,必要時可以透過衛福部一九二五安心專線,或孕產婦關懷專線0八00八七0八七0及孕產婦關懷網站提供更專業的協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