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腦水腫頭骨難蓋回 轉院光田十天完成修補

陳子勇院長說,患者轉入光田後不到兩週就能拔除呼吸器自主呼吸。(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四十七歲的楊姓男子在朋友公司閒聊時,突口齒不清、神情恍惚。朋友見狀立刻送醫,經診斷為急性腦中風。雖已第一時間施打血栓溶解劑並取栓搶救,但隨後併發嚴重腦水腫,必須暫時取下頭骨降低腦壓,然而術後腦水始終未能自體吸收,導致頭骨無法蓋回及氣切管難以移除,甚至出現腦組織掉到頭蓋骨外的狀況。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陳子勇院長設計出「腦水引流+體位調整」的術式,先抽除腦水,再利用姿勢改變使腦組織滑回頭顱內,趁組織回到頭顱同時,趕緊進行頭顱骨修補。楊男帶了五個月呼吸器,不能說話非常痛苦,結果轉光田十天就成功拔管,全心投入復健。

陳子勇院長說,楊男雖腦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但在努力復健下,已有明顯進步。(記者孫義方攝)

楊男母親說,「那時候真的很擔心,不知道他還能不能恢復正常生活。」,在多方打聽下,楊的家屬來到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求診,經陳子勇院長評估後發現,患者長時間腦積水滯留,使腦部組織無法回到原本位置,頭骨修補困難重重;延遲數月未覆合頭蓋骨,流失復原及復健時機外,也易因長期臥床引發肺炎、尿道感染及褥瘡等併發症。

由於,腦殼是固定的空間,一旦腦腫或掉出原位,就必須創造條件復原腦組織。於是設計出「腦水引流+體位調整」的術式,先抽除腦水,再利用姿勢改變使腦組織滑回頭顱內,趁組織回到頭顱同時,趕緊進行頭顱骨修補。從楊轉院至光田到頭蓋骨覆合及氣切管順利移除,不到三週便突破五個月的困局。

患者家屬相當感謝陳子勇院長醫治。(記者孫義方攝)

陳子勇院長提到,病人帶了五個月呼吸器,不能說話非常痛苦,結果轉來光田十天就成功拔管,後由復健團隊立即接手。從原本只能躺在床上,到如今可倚靠自身力量坐著。雖然腦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但在楊與家屬的努力復健下,已有明顯進步。

腦中風的治療與復健講求「搶時間」,若病人因腦水腫需移除頭顱骨減壓,通常須於腦壓穩定後三個月內放回,以免腦組織因受壓缺血。同時,復健的黃金期是發病後兩週到半年內,若錯過,恢復力將大幅下降。面對楊先生的狀況,陳子勇院長抱持相當樂觀態度,指出患者雖在外院臥床多月,但轉入光田後不到兩週就能拔除呼吸器自主呼吸,並逐步恢復坐立能力,顯示復原潛力良好。

紅圈處為患者顱骨缺損位置,腦部因水腫無法回到顱內。(記者孫義方攝)

陳子勇院長強調,復健是終生的事。急性期需要醫療團隊全力介入,後期則仰賴患者與家屬共同努力,才能逐步重建生活品質。另外,若發現親友出現中風徵兆,務必立即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