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身影石虎暌違二十年重現鹿寮南溪 大肚臺地綠網保育軸帶生態復育見成效

暌違二十年!石虎(紅圈處)覓食身影重現鹿寮南溪。(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睽違二十年,今年八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設置於台中沙鹿鹿寮南溪的自動相機捕拍到石虎,這項珍貴紀錄,象徵該溪流生態治理及復育的顯著成效,讓曾因災害而土砂裸露的河床,蛻變為生機勃勃的生態廊道,為石虎擴展棲息地帶來希望。

位於台中市沙鹿區的鹿寮南溪,座落於國土綠網中大肚台地淺山保育軸帶,關注物種有石虎、穿山甲、環頸雉等保育類動物,是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推動的保育區域。

暌違二十年!石虎(紅圈處)覓食身影重現鹿寮南溪。(記者孫義方攝)

從民國一0二年衛星影像中觀察,鹿寮南溪河床曾為大片裸露的黃褐色卵礫石堆積,為抑制土石下移與強化溪流穩定,該分署於一一一年起,運用現地卵石,以多孔隙卵石固床工與生態護岸等治理工程,歷經四年的努力,近期除可清楚看到溪流兩側綠意盎然,現地調查濱溪地帶也逐漸恢復原生植被,生態系正逐步重建。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指出,今年八月間,設置於鹿寮南溪的自動相機驚喜拍攝到一隻健康石虎的身影,這不僅是當地二十年來首度記錄到石虎再現,也成為國土生態綠網串連淺山物種棲地的重要里程碑。除了石虎,自動相機也同步拍到白鼻心、赤腹松鼠與環頸雉等野生動物活動,顯示當地棲地環境已恢復,生態系功能逐步健全,展現出復育工作的成效。

石虎覓食身影現蹤地圖。(記者孫義方攝)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表示,依據台中地區長期監測資料顯示,石虎族群於大安溪、大甲溪沿線已有穩定分布,一一二年即於大甲溪左岸近國道三號交流道,連接大肚地淺山保育軸帶北側處記錄到亞成體石虎出沒,這次發現石虎在北大肚台地重現,是對復育工作的最佳肯定,也為石虎族群在大肚山南北棲地連接展現曙光,未來將持續推動棲地改善、生態廊道串聯等措施,加強區域內藍綠帶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