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推進產業持續優化升級

▲俯瞰位於洋浦保稅港區內的糧油倉庫。(圖/記者孫慧攝)
▲俯瞰位於洋浦保稅港區內的糧油倉庫。(圖/記者孫慧攝)

【記者孫慧/海南報導】民以食為天。改革開放以來,海南糧食流通體制機制改革緊跟國家糧食改革步伐,糧食市場全面放開,糧食流通體制日趨完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和加工業也在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糧食消費水準大幅度提高。

近年來,海南加快自貿港建設步伐,承擔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使命,糧食安全擺在重要位置。海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聚焦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核心職能,始終繃緊糧食安全之弦,完善糧食流通體系建設,健全物資儲備管理體制機制,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糧食保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加快完善糧食儲備、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糧食儲備、流通能力大幅增強

一個個圓形的大型糧倉,一棟棟寬敞明亮的糧油加工廠房,坐落在洋浦保稅港區內,連空氣中也彌漫著小麥加工成麵粉、葵花菜籽榨油散發出來的香味。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近年來,海南糧食系統以國家糧食安全觀為科學指引,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等決策和部署,把海南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一直以來,海南糧食自給率低,對外依存度高,近三分之二的糧食要從省外調入,糧食儲備調度壓力很大。近年來,海南省採取各級財政投入、社會資金投入等方式支援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建設糧庫,大力提高國有糧食企業儲備技術和儲備規模,號召民營糧食企業加入儲備糧事業,加快完善糧食儲備、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俯瞰位於洋浦保稅港區內的糧油倉庫。(圖/記者孫慧攝)
▲俯瞰位於洋浦保稅港區內的糧油倉庫。(圖/記者孫慧攝)

“我們是海南省第一批承擔糧食儲備社會責任的糧油加工民營企業,這是我們的成品糧儲備房,裏面存放的都是儲備糧食產品。”4月14日,在海南恒豐國際食品物流加工產業園內,海南恒豐河套糧食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把加工好的麵粉裝入袋中封存,運輸到成品糧儲備房裏存放起來。海南恒豐河套糧食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梁宏江介紹,2021年,該公司與海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簽訂社會責任儲備協議,承擔起儲備糧食的社會責任。

據介紹,海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出臺《海南省規模以上加工企業建立社會責任儲備指導方案》,積極推動社會責任儲備制度的落實。目前,該局已經與4家規模以上企業簽訂協定,增加1000噸大米、2000噸麵粉、1000噸食用植物油的省級社會責任儲備倉容。

海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資料顯示,海南省近年來省內糧食儲備、流通能力大幅增強。截至2021年底,全省糧食倉容總量186萬噸,較2020年增加35萬噸,同比增加23%;較2017年增加86萬噸,五年增幅86%。全省地方政府糧食儲備規模較2015年增加272%;儲備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口糧品種占儲備總量的70%,成品糧儲備由2017年的1.3萬噸增加到2021年底的3.4萬噸,五年增幅161%。

2021年,在落實企業糧食儲備責任基礎上,海南省推動形成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互為補充的多層次糧食儲備新格局。同時,海南省還建立了由100家應急加工企業、29家應急配送企業、310家供應網點組成的全省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實現城鄉應急網路全覆蓋。

▲在洋浦保稅港區內的恒豐集團,工作人員在搬運掛麵。(圖/記者孫慧攝)
▲在洋浦保稅港區內的恒豐集團,工作人員在搬運掛麵。(圖/記者孫慧攝)

“十四五”期間,海南省要在具有大宗糧食物流條件的港口後方建設生態儲糧和綠色糧油產業園,園區內建設高標準現代化地方儲備糧庫和糧油加工等產業化項目,新增倉容總量80萬噸,滿足省外異地儲備回歸島內的要求。同時,海南省支援中央儲備企業在海南新增布點,探索新型生態糧倉建造方法,採用國內先進的綠色儲糧技術,完善糧情線上監測和智慧化控制功能,提高收儲環節糧食品質保障能力。

深挖糧食加工產業潛能 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

4月14日,位於洋浦保稅港區的澳斯卡國際糧油加工廠包裝油車間,一瓶瓶灌裝好的菜籽油在生產線不停地傳送。從灌裝油品到入箱打包,均由智慧化生產線自動完成,偌大的車間只有幾名工人在看守。

自從2020年落戶洋浦保稅港區以來,澳斯卡國際糧油加工項目不斷地創造海南自貿港的“加速度”——從2020年8月13日正式簽約到9月13日開始專案地表清理,僅用時一個月,實現“拿地即開工”:從項目正式動工,到首條包裝油生產線投產,僅用時半年多,創造全球同規模糧油加工專案最快投產紀錄。“海南自貿港建設,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機遇。”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慧說。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廠房隔壁,是海南恒豐國際食品物流加工產業園區。該園區的麵粉加工廠房裏機器聲轟鳴不斷,海南恒豐河套糧食有限公司從瑞士布勒公司引入的無人值守智慧化麵粉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生產,每日可加工小麥1000噸。

2018年以來,海南省依託“海上東盟”重要交通樞紐的海運優勢,構建大型糧油加工儲備物流平臺,從國外購銷小麥、稻穀、大米、玉米、大豆、油脂等糧油產品。一方面實現與國際糧油市場的對接,利用國際糧油市場的資源價格優勢,進行加工增值;另一方面通過國內國際糧油互補性,用好國家糧食政策,調劑省內糧油供需,提高省內糧油供給水準,助力糧食安全。

▲位於洋浦保稅港區的澳斯卡糧油加工廠內,機器設備對成品大豆油進行搬運。(圖/記者孫慧攝)
▲位於洋浦保稅港區的澳斯卡糧油加工廠內,機器設備對成品大豆油進行搬運。(圖/記者孫慧攝)

海南自貿港建設為海南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契機。海南恒豐、澳斯卡國際糧油等大型糧油加工企業相繼落地海南省,新增糧食產業投資48億元,新增食用植物油年加工能力100萬噸、小麥年加工能力25萬噸、麵條年加工能力3萬噸。

“這幾年海南自貿港政策惠及糧食加工產業,不少大型糧油加工企業落戶海南,促使海南糧油加工產業逐步擺脫散、弱、小的狀態,走向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發展。”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何兆智介紹,海南省要利用海南自貿港的優勢地位,結合海南糧食產業物流產業園等重大專案建設,在洋浦經濟開發區、臨高金牌港經濟開發區等區域利用島外、國外糧源發展糧食、油料加工和精深加工項目,在滿足本島消費需求的基礎上,輻射東南亞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兼顧彌補國內市場缺口。

據統計,2021年全省糧食產業經濟總產值128.5億元,較2020年的89.6億元增加38.9億元,同比增長43%;較2017年的66億元增加62.5億元,五年增幅94.7%。海南省糧食產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正在形成,糧食安全的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何兆智介紹,海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將繼續強化改革創新意識,抓住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著力推進儲備制度改革和模式創新,發揮海南區位優勢,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糧食加工、物流及現代糧食服務業。按照《海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到“十四五”期末,預計全省糧油工業產值增加150%以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