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粽”夏夢

▲將斑斕葉榨汁萃取後倒入糯米當中。(圖/記者陳耿攝)
▲將斑斕葉榨汁萃取後倒入糯米當中。(圖/記者陳耿攝)

【記者陳耿/海南報導】 味覺和嗅覺的記憶很頑固,人們對兒時常吃的食物味道尤為難忘,也就不自覺地認為家鄉菜最好吃,這種源於味蕾的記憶,對外地遊子來說,應該是鄉愁的一部分吧?又是一年端午到,每個人的家鄉粽味也不盡相同,這既是餡料的差別造成的,也與包粽子的葉子不同有關係。

海南島東西南北各地,不僅粽子各有特色,就連包粽子的葉子也大不相同,可見小小一片粽葉裏,竟藏著海南獨特的風土與文化。

瓊東——斑斕粽成為新成員

海南島東部沿海地區,如文昌、瓊海、萬甯、陵水和中部的屯昌,民間包粽子的葉子是用柊葉,但這幾年在粽子餡料方面做了一些改進,最典型的是將萃取的斑斕葉汁,用來浸泡糯米,染綠米色,增加一絲斑斕葉的馨香。

斑斕,又稱香露兜,是一種藥食同源的草本香料植物,原產於東南亞地區,約在100年前被引種到海南瓊海一帶,常用於甜品製作,目前在文昌、瓊海、萬寧等地均有大面積的種植。

▲將斑斕葉榨汁萃取後倒入糯米當中。(圖/記者陳耿攝)
▲將斑斕葉榨汁萃取後倒入糯米當中。(圖/記者陳耿攝)

最近幾年,屯昌和萬寧等地,有人嘗試先用斑斕葉汁液浸泡糯米,再用柊葉包住,推出海南粽新成員——“斑斕粽”。興隆華僑農場的馮林妹,就是其中一位“先行者”,她開了一家手工粗糧坊,已經連續幾年在做斑斕粽,不過她對現有成品還不夠滿意,認為還能做得更好。

看來,生活當中缺少的不是食材,而是推陳出新、觸類旁通的創意。這些年,福建、浙江等地已有人推出“茶粽”,不是用茶葉來包粽子,而是用綠茶或紅茶的茶湯來浸泡糯米,取其茶味。

瓊北——奇數柊葉挑大樑

與江南人堅持用箬竹的葉子包粽子一樣,海南尤其是瓊北地區的民眾,歷來都用柊葉包粽子。柊葉是學名,普通話中“柊”與“終”同音;海南話中俗稱柊葉為“山苳葉”,“苳”與“冬”的海南話和普通話發音都一樣,土話中以“山”字打頭的動植物,一般都是野生的,它們生長在深山老林,如山豬、山荔枝等等。

柊葉被島民引種到房前屋後,日常不需要費心打理,頂多撒點爐灶裏的草木灰,基本上屬於放養狀態,不過葉片明顯不如山裏的大。2021年清明後,海南日報記者曾進入五指山熱帶雨林深處尋訪山茶樹(野生海南大葉種茶樹),就偶遇過一片葉片碩大的柊葉群落。


包粽子之前,先準備柊葉,下鍋,加水,煮沸,直到葉色變得暗綠,散發出特有的清香之氣;撈出,在涼水中浸泡,然後用乾淨的濕毛巾擦拭葉子上的雜質,晾乾備用。

瓊北地區包粽子的柊葉往往是奇數,小的葉子用5片,大的葉子用3片,至於五指山中那種超大的葉子,有時1片就夠了。包粽子所用柊葉的數量是奇數,而非偶數,與傳統建築的椽子和檁子也用奇數,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南一般用柊葉包粽子。(圖/記者陳耿攝)
▲海南一般用柊葉包粽子。(圖/記者陳耿攝)

鋪好柊葉,舀上半勺事先浸泡好的糯米,夾入一塊用鹽醃漬過的五花肉,再舀上半勺糯米,攏成一座小山的形狀,然後從前後左右向中間收攏柊葉,用浸濕了的藺草絲或細麻繩綁好,最終形成一個平底尖頂的五角粽子。這是海口江東一帶的做法,餡料的使用比較簡單,追求原汁原味,也避免覆蓋柊葉特有的香味,不像儋州、澄邁、定安等地,餡料裏不僅有鴨蛋黃,還會用各種各樣的醬料醃漬五花肉。

瓊北粽子普遍較大,半斤到一斤不等,加上柊葉多而厚,以前農家用柴火熬煮一大鐵鍋的粽子,往往要12個小時;而江南等地的箬葉粽則不同,個頭小,葉片薄,一個小時就可以煮熟。

在海南,除了海口、澄邁、儋州和定安之外,屯昌、文昌、瓊海、萬甯和陵水等地,也大多用柊葉包粽子。

居住在儋州的客家人,則先用一種他們俗稱為“馬尾茅”的葉子包裹糯米和餡料,外面再用柊葉包上、綁好。據查,客家人說的“馬尾茅”,學名叫“粽葉蘆”,海南話稱之為“莽草”,在雲南被稱作“粽葉草”。

瓊南——椰子葉包出“金磚”粽子

或許是更接近赤道和日照更豐沛的緣故,瓊南物產有一個共同點——大,椰子樹和檳榔樹樹幹挺拔高大,果實也很碩大,就連裹著貝灰就著檳榔果一起嚼的山撈葉(也叫荖葉、蔞葉),葉片也是極大的。要想包住糯米和餡料,葉子夠大是先決條件。在三亞,特別是偏西的崖州地區,當地居民自古以來就用檳榔花苞、露兜葉和椰子樹葉來包粽子,不過現在主要用椰子樹葉。

三亞西島的漁民大多遷自古崖州西部的港門、臨高等村落,他們也將包裹椰子葉粽的手藝帶上了島。他們不只是在端午節包粽子,平時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批量生產粽子,出售給上島觀光的遊客。海南日報記者曾在島上吃過漁家包裹、熬煮的椰子葉粽,而後探訪過專門以做粽子為業的陳發飛,瞭解到椰子葉粽的製作過程。

跟瓊北的柊葉一樣,瓊南包粽子的椰子葉,也有水煮葉的環節,然後撈出來洗乾淨,用剪刀減去頭尾偏大和偏小部位,按每段60釐米左右的長度進行裁切。椰子葉裁好卷成橢圓狀,加入糯米、五花肉、蛋黃和一瓣大蒜,再將米和餡攏成長方體狀,最後用白色棉線橫向纏繞三段,打好活結便告完成。

西島柴火少,島民大多燒煤球,用高壓鍋熬煮粽子,比較節能、快捷,四五個小時左右,粽子就熟了,形狀和顏色就像一塊塊金磚,打開品嘗,軟糯可口,肥而不膩。

瓊西——露兜葉粽清香不膩

露兜,也稱野鳳梨,瓊北老百姓一般將其葉片去刺,對半剖開,編織成各種形狀,然後倒入普通大米,煮熟後切開,即可食用。這樣的米飯帶有露兜葉的香味,被稱作“簏糒”。這一民俗活動被稱為“做簏”,一般在農曆四月廿六(今年是5月26日這一天)這天,用“簏”來祭祀五穀之神,祈求五穀豐登,也有人在入宅和嫁娶時自製或互贈簏糒。在海南西部地區,露兜葉則被用來包粽子。

儘管三亞崖州區一帶已經很少有人用露兜葉包粽子了,但地處瓊西南的樂東和東方民間則一直承傳這一做法。5月28日,在東方八所城東,海南日報記者就目睹了盧梅川女士製作露兜葉粽的過程。

她先是用小刀去除野鳳梨葉邊緣尖刺,再將葉子入水煮上一個小時,撈起晾乾。包粽子時,盧梅川將粽葉折起,層層纏繞成圓筒狀後,舀入浸泡過的混合了花豆的糯米、醃制過的五花肉和蒸過的鹹鴨蛋黃,再用白色的棉線嚴密紮好。

一個露兜葉粽能有六七兩重。粽子包好後,經大火蒸煮4小時,小火再燜5小時,便可以出鍋。

露兜葉厚實,蒸煮過程中,粽子也不露餡,各種食材經烈火烹飪,與露兜葉葉香充分混合。即便是鹹口粽,也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道,可以說清新不膩。

天下美食,唯鮮無敵。由於是純手工製作,東方的露兜葉粽沒有流水線的味道,口感比較新鮮,這對首次品嘗露兜葉粽的人,有不小的味蕾衝擊感。

露兜在海南島的山裏和海邊均有分佈,而西部沿海地帶更為密集,與海防林一起被譽為“海岸衛士”。露兜葉易得,歷史上,海南西部地區常用露兜葉包粽子,如今卻只有澄邁老城和昌江烏烈、昌化、海尾等少數鄉鎮沿襲傳統。“昌江過去基本上都是用露兜葉包粽子,現在很少見了,逐步轉向用柊葉來包粽子。”昌化鎮大風村村民何永智說。

所謂粽葉,並非某種特定植物的葉子,而是適用於包粽子的幾種植物葉片的統稱,全國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在許多海南人看來,吃不到柊葉包成的豬肉粽子,端午節就少了許多韻味。海南端午粽香,也許就始於一片柊葉。

▲金黃色的西島椰葉粽。(圖/記者陳耿攝)
▲金黃色的西島椰葉粽。(圖/記者陳耿攝)



新聞延伸:多滋海南粽

有學者說,中國的粽子是世界上最早的軟罐頭。粽葉包裹的世界,簡單幾句話實在難以說清。南北粽子的“甜鹹之爭”,至今仍辯得不亦樂乎,單就海南來說,也存在著“百里不同俗”的情況。端午將至,講不清的事情,咱就在舌尖解決。

定安

黑豬肉粽

在定安縣,無論是街頭商販還是飯店老闆,說起自家粽子,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畢竟是海南首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粽子。

相較於有些“重口味”的黑豬肉糯米粽,定安還有秈米粽,更顯清爽。

儋州

洛基粽

走在儋州街頭,如果隨便找個人問“五哥”,本地人大都能心領神會是洛基粽風味的儋州“五哥粽子”。洛基粽以其久遠的歷史和獨到的風味,成了現代儋州粽子的代表性品牌之一。

簍簍粽

剝開一個簍簍粽,長相和其他粽子似有不同。野鳳梨葉作“外衣”,當地火山岩區的糯米為底,加上桑葉黑豆、跑海鴨蛋、儋州花豬,便可包制成型。

澄邁

瑞溪粽

在澄邁縣瑞溪鎮上,曾德憲家的粽子作坊尤其引人注目。相傳,老曾家包粽子、賣粽子已有近百年歷史,以至於整條瑞溪街上,大多賣粽子的也都姓曾。

澄邁九龍溪,為當地的養鴨戶提供了天然的好環境。鴨子愛吃九龍溪裏的蚌,生下的鴨蛋營養價值高,蛋黃呈橙紅色。做成咸蛋後包進粽子裏,油脂比普通鹹蛋黃要多。

保亭

黎家三色粽

生長在山區的山蘭稻米,經過黃薑、雞屎藤、紅藍藤葉的泡制,呈黃、黑、紅三色。

山蘭椰葉粽

用椰子葉包的粽子。山蘭堿水粽、山蘭紅魚粽、山蘭紅心糯米粽等,都屬於山蘭椰葉粽。

海口

香草粽

“定安的黑豬,儋州的蛋,海口的香草賽大蒜;龍塘的粽葉,富硒的米,香草水煮粽香千里”。一首市民自編的順口溜,說的就是海口的香草粽。

瓊海

雞屎藤粽

瓊海煙塘人善於因地制宜,將當地野生植物雞屎藤與傳統粽子融合,從而研發出了雞屎藤粽。煙塘的雞屎藤粽子,以清香、淳樸、美味可口而聞名。

大路粽

瓊海大路鎮有“五朵金花”,除了大路原生米、大路蓮霧、大路珍珠芭樂、大路“逍遙”牛,還有大路粽。

黑豬肉粽

雖然都叫黑豬肉粽,但屯昌和定安產的粽子又稍有不同。屯昌老禮堂的黑豬鮮肉粽,東北精選糯米和屯昌黑豬肉二者不可缺一。

陵水

機粽

有別於肉粽,陵水的“機粽”沒有餡料。

東方

羅帶粽

羅帶粽,東方市八所鎮一帶軍話人世代傳承下來的一種特色粽子。

昌江

烏烈粽/海尾粽

烏烈鎮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西北面,種了烏烈糯米,產了烏烈粽子。超大塊五花肉醬油的浸泡,做成餡兒裹上葉兒,賊夠味兒。

煎粽

昌江的煎粽是海南甜口粽子愛好者的最愛。無需粽葉包裹,直接將蓮子、白糖、蝦米、乾貝等食材與糯米混合上鍋。蒸熟後,蘸上鴨蛋液煎成金黃色。

五指山

豬肉花生粽

五指山的豬肉花生粽,形狀獨樹一幟。區別於四平八穩的三角粽,長條狀的粽子握著方便,也易剝開。份量大,味道香。

三亞

疍家粽

在疍家美食中,疍家粽子是不得不提的一道。將採集的柊葉煮透晾乾製作成粽葉,包裹糯米、豬肉、蝦米、紅魚幹、鹹鴨蛋等,蒸煮出爐後濃香四溢,讓人垂涎三尺。

臨高

新盈粽

臨高新盈粽,瘦肉彈牙無渣,肥油配合糯米的黏度和甜度,軟糯可口,滿口留香。

白沙

豆粽

白沙人包粽子,喜歡在糯米里加紅豆。淡黃糯米上點綴著零星紅色,豐富的口感使味覺的層次更加分明。

文昌

魷魚粽

除了海南人都熟悉的黑豬肉蛋黃粽,文昌人還會將臘腸和魷魚加入到粽子裏,形成文昌粽子的獨特口味。

瓊中

苗寨五色粽

黎家有三色飯,苗寨有五色粽。用野生植物的葉液提供天然色素,紅、黃、藍、黑、白五色令人食欲大增。

樂東

牛角粽

樂東多包牛角粽,粽如其名。用野鳳梨葉子包制的粽子,四四方方,像牛角,香氣獨特。

萬寧

和樂粽

萬甯和樂鎮三角路,自古就是萬寧通往海口途中的驛站之一。古時,曾建有三角亭供過往行人曾在歇腳打尖,作為便於攜帶的乾糧——和樂粽,便出自於此。和樂粽的食材來源獨特,離不開一個“鮮”字,海鮮的“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