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紅樹花開映碧海

▲在海口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兒自由飛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圖景躍然眼前。(圖/記者周曉夢攝)
▲在海口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兒自由飛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圖景躍然眼前。(圖/記者周曉夢攝)

【記者周曉夢/海南報導】 它是一種植物群落,有的成員像動物一樣胎生繁育後代;有的成員像人一樣具有分泌腺體,能分泌出鹽分;它的枝葉都是綠色的,但砍開樹皮,它的汁液和木材卻是紅色的,還能提煉出紅色的染料;它長在泥土裏,根卻反躥出來,露出地面、生長到漲潮水面上呼吸……

 它,就是紅樹,常常連片生長,在潮漲潮落間,成為熱帶、亞熱帶特有的海岸帶植物群落——紅樹林。

▲在海口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兒自由飛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圖景躍然眼前。(圖/記者周曉夢攝)
▲在海口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兒自由飛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圖景躍然眼前。(圖/記者周曉夢攝)

 在海南東北部,演州河、三江河(又稱羅雅河)、演豐東河和演豐西河4條河流,分別從東南西3個方向彙集到東寨港出海。2.6萬多畝紅樹林蜿蜒覆蓋著東寨港海岸線,密密層層的紅樹根莖像一個個巨大的竹籠罩,從水面直罩進海水深處。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當下,紅樹植物陸續進入了花期。這些多長於海岸潮間帶的植物,迎著夏日海風,花朵徐徐綻放。閒暇時光,可找一片紅樹林,去看樹的世界陸海交融、花的世界色彩繽紛。

 開花 長於海邊夏日盛開

 午後,烈日當空,潮水已悄悄退去。

 行走在東寨港紅樹林種質資源圃內,沿木棧道鑽進紅樹林中,遮陰蔽日、光斑隱現,風從樹與樹之間走過,弧邊招潮蟹在樹蔭下覓食“納涼”,一身酷熱似乎減退了幾分。

 “紅樹植物花期很長,大多在5月—6月集中開放。你看,尖瓣海蓮正開著!”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一邊在前引路,一邊說道。

 走近一看,尖瓣海蓮的花有大拇指般大小,既像只八爪魚,又像一頂草帽,它的花萼如同帽檐邊的草繩,向四周輻射散開。“尖瓣海蓮是木欖和海蓮的雜交,多長於海岸潮間帶,它們樹幹上附著的粗大皮孔,相當於呼吸孔,可以為樹體吸收氧氣。”馮爾輝介紹。

 移步換景,不少紅樹植物都已“花開滿枝”:稍顯“矮小”的小花老鼠簕,葉片長得墨綠狹長,並帶有刺狀凸尖,就像一把把綠色的“鋸子”,花冠白色或淡藍色,層疊交錯堆在花梗上,綻開如把小團扇;欖李開出的白色小花,與七裏香花有異曲同工之妙,小小一朵,形狀如星;蓮葉桐花開在樹梢頂端,乍一看,有些像黃皮樹的花,團團簇簇。

 尖瓣海蓮、秋茄、欖李、紅欖李、木欖、紅茄苳、小花老鼠簕、卵葉海桑、擬海桑、海濱貓尾木、鈍葉臭黃荊等等,一路看下來,東寨港紅樹林種質資源圃內約有十餘種紅樹開花,有的掛枝頭,有的落在棧道上,似有桃花源中落英繽紛之感。

 “像欖李等紅樹植物,一年有兩個花期,下半年還會再開一次。”馮爾輝說,紅樹花期長,有的會在5月—8月陸續開放。

 花容 “唐昌玉蕊會,崇敬牡丹期”

 開花的紅樹中,最有名的應是紅欖李。它是紅樹林的瀕危物種,2014年《中國瀕危紅樹植物紅欖李調查報告》顯示,紅欖李全國僅存14株,全部分佈于海南。後經東寨港保護區引種繁育,正逐漸走出滅絕危機。

 東寨港紅樹林種質資源圃內,專設了一片保育區,紅欖李與海南海桑、水椰等紅樹植物就在其中。保育區裏有一株數米高的紅欖李,枝頭上花兒不大,卻十分惹眼,它的花瓣緋紅豐潤,嫩黃色花蕊幽幽吐出,一旁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像是小火炬,紅色“火焰”正等待迸發……

 除了紅欖李,開花的紅樹植物中,玉蕊花的“顏值”也頗高。

 東寨港紅樹林種質資源圃周邊,共有兩棵玉蕊,一棵是粉花的,另一株是紅花的。當前正值花期,兩棵玉蕊樹上,徐徐垂下的花序,像是一串串項鏈,掛在樹枝上。“玉蕊有夜間開花的特點,白天是看不到花朵在樹上綻放的。”馮爾輝介紹。

▲小花老鼠簕。(圖/記者周曉夢攝)
▲小花老鼠簕。(圖/記者周曉夢攝)

 在靜靜的夏夜裏,月上樹梢頭,照著月色玉蕊開始展現它的“花容”:綴在一串串項鏈上的花苞綻開,花瓣穿起流蘇狀的粉羅裙。等到了日上三竿,玉蕊花則會換上另一副模樣,它們紛紛從花序上脫落,修長的花絲盛在花萼裏打了蔫,無精打埰地躺在地上,就像是一碗滿滿的麵條灑了,碗和麵整個打翻扣了下來。

 距離東寨港約140公里之外,在儋州市中和鎮的七裏村,有片玉蕊林。它們在淡水河邊,屬於古玉蕊林群落,村邊一條小河穿林而過,匯入北門江;盤根錯節的玉蕊樹沿著水流生長,流蘇狀的玉蕊花兒,常常掉落在水中。久居在此的村民將“玉蕊”又稱為“水盞”。

 關於玉蕊的故事並不少。相傳玄宗之女唐昌公主,在長安興業坊手植了一株玉蕊。這一有著美麗名字的植物,曾是詩人白居易筆下描摹的物件——“唐昌玉蕊會,崇敬牡丹期”,即唐昌觀裏的玉蕊花和崇敬寺牡丹花。

 在紅樹植物中,擬海桑的花同樣特別,它們樹幹高大筆直,樹冠亭亭如蓋,但生出的花朵卻不大,花柄纖細,托著花萼。沒綻開前,絲條分明的花蕊,整齊束在花萼中,像是一個個小燈籠,綻放後猶如一把把小雨傘。

 馮爾輝談到,東寨港紅樹林種質資源圃裏的擬海桑是引種而來,樹幹飽滿,生長速度較快。據介紹,1980年代,東寨港保護區先後從三亞、文昌、瓊海等地引種紅欖李、海南海桑、擬海桑、水椰、正紅樹等珍稀瀕危紅樹植物,這些植物在保護區內逐步紮根成長。

 結果 紅樹植物也能“懷胎”繁殖

 紅樹分為真紅樹和半紅樹。前者耐鹽鹼能力強,後者耐鹽鹼能力稍弱。因此,尖瓣海蓮、紅海欖、秋茄等真紅樹,一般會選擇在海岸線前端落腳生長,它們耐鹽鹼度高,居住的是“一線海景房”;而玉蕊、海邊貓尾木、蓮葉桐等半紅樹類植物,則會選擇在海岸線後端生長,遠離海水。

 這種生長於陸海交界潮間帶的植物,根系發達,能抗風浪、防止海岸侵蝕,還能為海洋生物和鳥類提供棲息和覓食的理想生境。

 “有些紅樹植物,繁殖方式十分獨特。”馮爾輝指出,為了能在潮間帶、高鹽度的極端環境中繁衍生息,部分紅樹林植物具有植物界少見的“胎生”現象。

 植物怎麼會“胎生”?實際上,這一植物也能“懷胎”的現象,是紅樹植物一種適應生長環境的繁殖方式。由於生長環境特殊,鬆軟的淤泥以及漲落的海水,很容易把種子沖走,加上缺氧的環境,很不適合種子萌發。所以,當紅樹林植物的果實成熟後,並不會脫離母株,而是從母株吸取養分,種子會向下發育出棒狀胚軸,突破果皮,外形酷似豆角。

 胚軸在樹上發育成熟後,再脫離母株,或掉落到海灘淤泥中紮根,或隨著海水漂流尋找穩定的紮根萌發環境。“這是‘贏在起跑線’上。”馮爾輝解釋,像木欖、秋茄等紅樹植物都屬於胎生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可以提升生存概率。

 在紅樹的胎生現象中,又分為顯胎生和隱胎生。“前者在樹上會直接形成胚軸,後者的胚軸則會被包裹在種殼內發育,成熟到一定程度後再掉落、破殼生長。”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黃川騰介紹,白骨壤、桐花樹等繁殖方式即是隱胎生。

▲海南海桑。(圖/記者周曉夢攝)
▲海南海桑。(圖/記者周曉夢攝)

 從生長環境,到開花,再到結果,紅樹植物有著許多有趣故事。

 紅樹林是一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潮間帶,受週期性潮水淹浸,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由於紅樹植物葉片也是翠綠色,看上去和普通的木本植物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那為什麼這種樹會被稱作“紅樹”呢?紅樹科的植物富含單寧,在空氣中氧化後會呈現紅色,因此這種樹在被砍伐以後,樹皮和木茬在空氣作用下就會變成紅褐色。所以“紅樹”這個名字,說的是這種樹木氧化後的木質部分,而不是指樹葉。

 由於紅樹林往往生長在海灣、河口淤泥較深的鹽漬土壤上,因此它常常被認為是陸地生態圈和海洋生態圈的過渡階段,許多蟹類、貝類、魚類和海鳥等近海生物都在紅樹林生態系統中有一席之地。海洋學家將紅樹林與珊瑚礁、海草床並稱為“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紅樹林發達的根系,能夠防風固堤,消減海浪威力。紅樹林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往上長,而從枝幹上長出多數支柱根,以保持穩定,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衝擊下屹立不動。紅樹林的支柱根不僅支援著植物本身,也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的侵蝕。紅樹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科學家們發現,紅樹林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熱帶森林的將近6倍。而且,有紅樹林存在的海域,幾乎從未發生過赤潮。

 我國境內的紅樹林,在世界紅樹研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海南東寨港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連片面積最大、保育最好、資源最豐富、樹種最多的自然保護區。400多年來,東寨港紅樹林如“鳥魚天堂”,成百上千物種在這裏生生不息;這片紅樹林如“海岸衛士”,抗擊海潮、狂浪、颱風,讓漁民躲避災害、魚蝦滿倉。

 此外,東寨港紅樹植物種質資源圃,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以紅樹植物繁育為研究物件的種質資源圃,為篩選優良紅樹植物種類以及保護我國珍稀瀕危紅樹植物提供基因資源,並作為科普宣教基地,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理解可持續發展內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