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國際】對俄烏戰爭的新觀察

蔡孟源博士

2022/10/09 07:46:53 文引自蔡孟源博士博客


從戰事在二月一開始,我們就不斷觀察到俄方偏離戰略和戰術最優解的行動。例如應該出動至少40萬人的戰爭卻只用了10萬正規部隊;對烏克蘭的民用設施始終保護愛惜有加;寧可犧牲1000多名士兵的生命也要嘗試儘早和解;對歐盟的狠毒打擊忍氣吞聲,消極應對;對前綫兵力對比懸殊的劣勢,不但不試圖彌補,反而放任規模持續下降。然後就是後方的安全保障工作很鬆懈,導致破壞事件層出不窮。

這裏顯然有兩個迥然不同的可能性:1)Putin政權因爲能力和智慧有限,所以不知道采行最優解;2)俄國有特殊國情,在政略層面否決了戰略和戰術上的考慮。原本我事先就明白自己不懂俄文,對俄國的社會文化和政治體制也遠不如對英美、西歐那樣熟悉,因而最早是接受《可能2》為自動選項(Default),但半年多下來,俄方選擇次優解的案例纍積太多,慢慢地評估必須向《可能1》傾斜。雖然我一直很小心地不推論到底或説死,但博客必須遵從Occam’s Razor,而在一個多月前最簡單的解釋還是《可能1》。

然而經過最新的一些發展,這個根據既有已知事實的客觀評估又必須扭轉過來了。首先是戰場上的一些戰術細節:用幾個三綫營去守幾千平方公里的Kharkov州土地,還勉强可以說是兵力不足前提下不得已的措施,但後來連防衛Lyman也只願意投入兩個營,在Kherson前綫更加離譜,明明就近有著强大的炮兵和預備隊,卻放任烏軍一個減編旅橫衝直撞,這已經不再是“無能”或“錯誤”能解釋的,必須是有意爲之。

在戰略方面,已經忍氣吞聲六個多月,卻忽然做出一連串明顯超過最低需求的强勢運作,包括東烏四州不止正式獨立,而且一步直接兼并;增兵不是5-10萬的最低額,而是一次動員30萬;烏克蘭、波蘭和英國在幾個月前就要求或威脅對俄方做核打擊,但Putin到九月中忽然翻出舊賬,反復高調談自己的核反擊能力,平白賦予美方新的宣傳口實。

綜合以上的新訊息,《可能1》不再能解釋事態發展的脈絡,科學分析不得不接受浮面上似乎較爲錯綜複雜的《可能2》,而且可以據此來進一步倒推俄方的國情内幕。換句話説,今年Putin所有的“次優解”,都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假設來解釋,亦即他的優先考慮始終是俄國國内的民情和民意。

過去30年的俄國,已經和當年的蘇聯南轅北轍,不但不再有各級共產黨部作爲組織全民動員的骨幹和管道,就連主流民意也被西方宣傳媒體徹底滲透洗腦。我以前解釋過,有許多跡象指出Putin本人在2004年北約再次東擴之後,就認清昂撒霸權主義的真面目,知道退無可退。但國民思想和社會體制已經腐爛,他不得不審慎緩慢、按部就班地來;而重新教育民衆,是必須先掃清財閥和政棍之後才能顧及的任務。

所以他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有餘裕可以立法禁止外國資助的NGO和媒體。而即便如此,在今年二月戰事初起之際,絕大多數的俄國百姓也還不理解歐美的真正目的在於推翻既有政權、然後肢解國家。因而一方面他沒有立刻發起動員或派遣義務兵的政治本錢,必須只靠志願役兵員,也就不可能速戰速決;另一方面他也必須在歐美和烏克蘭各式各樣的敵對和仇恨行爲下委曲求全,才能排除任何藉口,方便國民客觀理解是非對錯的真相。

這裏我想提醒讀者,俄軍和美軍不同,後者是全募兵制,就連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都可以由總統簡單一紙命令派到地球的另一端去進行侵略戰爭,而沒有重大的政治後果。相對的,前者之中招募來的合同兵只充當戰力的骨幹,人數其實不多,而且契約中實戰以六個月爲期,所以仗打到八月就自然會有遠征軍(Expedition Force)兵力進一步萎縮的問題。現在民意沸騰,一致對外的共識已經達成,動員之後外逃的青壯男尚且有幾萬人;若是年初就動員,不但外逃人數可能以數十萬計,内部也必然會有大規模的示威抗議。

人性是一旦選邊站,就不容易換邊;Putin對烏克蘭基礎設施和民衆住宅的溫柔手段,除了在國際外交上有好處之外,也有防止己方國民因戰爭的殘酷而產生主觀反感的效應。

要預防這次針對Kerch Bridge的恐襲,就必須在國内做出戒嚴級別的警戒措施,然而這裏俄國也同樣欠缺中國習以爲常的社會凝聚力。即使是美國,在 911之後各地風聲鶴唳,到處攔車搜查,也是有了明確的災難才行得通的。

總之,Putin一直很耐心地等待全體國民追趕上國際現實,現在俄國民氣可用,冬天將至,烏克蘭繼續搜刮幾乎無人居住的平方公里毫無實際意義,徒然將部隊暴露在前緣的空曠平野,方便俄軍一次性地分割、包圍、消滅,然後北約就會面臨核武升級的誘惑,所以Putin事先警告。以上是我對年底戰事進展的最新預期。

【後註一,2022/10/28】上周美國宣佈將一個旅的101空降師部隊派往Romania,網絡上立刻出現許多“北約準備直接參與烏克蘭戰事”的臆測(例如《The Americans Are Evil》;這裏他的大結論“The Americans Are Evil”是對的,但軍事方面的分析是錯的)。其實這是非專業人士的誤讀;我原本以爲會有讀者來發問,等了幾天還是沒有,乾脆在後註欄簡單解釋一下。

要做出正確的解讀,我們須要先考慮另外兩件事實:首先,Biden在將近半年前就已經派遣82空降師的一個旅到Romania,這次是單純的一比一換防;其次,雖然82和101師都是二戰功勛部隊,並且沿用“空降”“Airborne”這個名字至今,但在戰後漫長的精簡、現代化過程中,其組織和訓練早已分歧化,獲得了不同的任務和特長。其中只有82師還算真正的傳統空降部隊,其官兵必須有傘降的能力和經驗;101師實際上轉化為“空中騎兵”(或稱“空中突擊”“Air Assault”,是現代版的Dragoon龍騎兵),靠著運輸直升機做機動。所以在戰術層面,這兩個師並不具有100%的替換性,只有在戰略層面,才同屬美國陸軍唯二的師級輕步兵單位,沒有什麽重型機械化裝備,可以相對廉價快速地緊急長途部署到戰略前緣。然而正因如此,他們非常不適合單獨對抗現代化多兵種協同的重裝敵軍,頂多只能做幾天或幾周的遲滯作戰。

綜合前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簡單看出,美國NeoCon或許有計劃要直接介入戰事,但部署101空降師這件事與其沒有任何因果關係,甚至不算是升級威脅。本周真正值得關注的俄烏戰爭新聞,是烏克蘭的髒彈計劃:我在兩三個月前就報導過烏方正在做準備,現在俄方顯然得到新情報,認爲已經進展到即將施行的地步,所以必須抖出來,警告整個西方政壇,希望智商正常的那一部分人足以制衡NeoCon。

【後註二,2022/10/31】兩天前俄國官方高調指控北溪一二號的爆炸是由英軍執行的,所用的根據被整理列舉在這個英文網站(參見《THE MEDIOCRITY OF BRITISH INTELLIGENCE VIVIDLY DISPLAYED IN STRING OF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RUSSIA》),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詳閲。其中最有趣的(但尚未證實,必須Take with a grain of salt),是在爆炸發生後一分鐘内,當時的英國首相Truss就送了一個短信給美國國務卿Blinken,内容是“Its done!”大家可以將其拿來和昨天英國政府忽然公開承認Truss手機曾被俄方監聽的消息(已證實,參見《‘Total mess’: Liz Truss ‘phone hack by Russia’ needs investigation, say Tory MPs》)做對比參照。

【後註三,2022/11/2】雖然俄國依舊沒有對Truss發認罪短信給Blinken的指控提供客觀證據,但一連幾天下來,英美連否認斥責都不敢,顯然正是因爲俄方對證據引而不發,怕太早撒謊會被立刻反駁揭穿(可能是從1960年U2事件學的乖)。至此可以95%確認這事的真實性,那麽過去這個月有兩條原本莫名其妙的新聞,現在也一下豁然開朗:首先是10月18日,英國防相Ben Wallace忽然緊急飛到華盛頓(參見《Defence Secretary Ben Wallace flew to US for emergency talks with Pentagon due to security concerns》),以討論“Putin的核威脅”和其他“國安事項”;當時就引發質疑,讓人納悶有什麽重要話題敏感到不能通過視頻會議來討論。然後在10月30日,有Truss的前任隨扈泄露消息,說她在首相任期的最後幾天,癡迷於天氣預報裏的風向圖,擔心輻射微塵會吹到首相官邸(參見《Liz Trusss Putin radiation terror》)。在公海突襲外國的基礎設施,當然是戰爭行爲,俄方有核打擊的Casus Belli。此外,Truss在這個不能公開討論的危機爆發兩天後(10月20日)就忽然乖乖辭職,必然也有此事的影響,不確定的只是影響的大小程度罷了。

【後註四,2022/11/29】兩個多月前的烏軍夏秋攻勢一發生,我就指出當地即將進入泥濘季節,會對烏方的進展做出天然限制,有利俄方增援部署,而且新占領大片鄉下農地的烏克蘭士兵必須生活在戰壕裏,會是很慘的Misery。最近這一周,西方媒體普遍報導了這一現象(當然順便扭曲事實,說它一直有利烏方),參見《How Ukraine’s mud became a secret weapon in its defense against Russia》、《Amid the Slog of Mud Season, the Ukrainian Military Keeps Advancing》、《Mud season in Ukraine leaves Russian tanks stuck in mire》、《Russia-Ukraine War: A view from the muddied trenches》、《Harrowing pics show Ukraine troops in knee-deep muddy trenches & blasted trees compared to horrors of WWI a century ago》、《The Bloody Battle For Bakhmut》以及内含的照片(例如下圖)。其實這裏若是要做真正客觀深入的報導分析,就應該專注在今年歐洲的冬天相對較暖,所以一方面稍稍緩和了天然氣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推遲烏克蘭戰區土壤凍結的時程,裝甲集群的攻勢必須等下個月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