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難纏罕見後腹腔惡性肉瘤 中榮多專科合作成功治療

臺中榮民總醫院泌尿醫學部泌尿腫瘤科主任楊晨洸說,四十歲洪女產後腹部仍大腹便便,經影像檢查後發現是位於橫膈膜以下並與主動脈和十二指腸極為靠近的腹腔巨大脂肪性肉瘤。(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六十歲的詹男因下肢痠麻及腰背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於後腹腔近脊椎及神經處有一個二十六公分大小的軟組織腫瘤,雖經放射線及化療卻無明顯成效,就到臺中榮總求診,中榮經合併骨科部完整切除腫瘤,及後腹腔器官並保留部分神經,詹男已回復到目常生活,騎腳踏車、走路及運動,兩年半影像追蹤至今也無復發跡象。

另一六十歲陳女為治療腹腔惡性肉瘤接受過五次手術及化療,但效果有限於是到中榮尋求協助。經檢查沒有遠端轉移,且評估可以完整手術切除,遂於今年三月手術切除,手術中發現其腫瘤除原發部位已達二十二公分之外,且於十二指腸、空腸以及腸繫膜皆有發現八至十公分腫瘤,所以此次手術將所有腫瘤切除,並進行腸道重建,術後一週順利出院,沒腸造廔,目前門診追蹤治療。

四十歲洪女產後腹部仍大腹便便,經影像檢查後發現是位於橫膈膜以下並與主動脈和十二指腸極為靠近的腹腔巨大脂肪性肉瘤,且大小超過四十公分,中榮手術完整切除且進行後續輔助型放射線治療,至今五年無復發。

中榮泌尿醫學部泌尿腫瘤科主任楊晨洸說,後腹腔惡性肉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占成人惡性腫瘤約為百分之一,平均約每年每十萬人口中二至五人罹患。脂肪性惡性肉瘤是最常見的後腹腔惡性肉瘤,約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其次為平滑肌惡性肉瘤,依據統計臺灣的器官發生軟組織肉瘤及基質瘤每年大約五百例。後腹腔惡性肉瘤雖罕見,但其特色為極高的復發率,一旦轉移整體存活率低且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傳統化療反應率不到百分之二十。

六十歲的詹男(右三)與六十歲陳女(左二),經台中榮總多專科合作成功治療,與醫療團隊合影。(記者孫義方攝)

目前後腹腔惡性肉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盡可能達到病理之下無陽性切緣為第一目標,但由於腫瘤通常體積巨大,且與周圍器官緊密相連,因此手術須具備切除及各式重建技能,以期達成完善切除並不至於損傷各器官功能太多,是相對難度較高的治療方式。

楊晨洸說,近年來中榮泌尿醫學部跨團隊合作,在後腹腔惡性肉瘤治療累積經驗。於手術前結合放射科血管攝影及腫瘤供應血管之栓塞,其優點為確認鄰近器官受影響之範圍、減少手術中出血量(平均減少四百西西減少輸血比例)及手術視野情楚能更完整切除腫瘤。

另外合併骨科進行腫瘤靠近脊椎部分之切除並事先找出神經避免損傷,再翻身進行手術可使靠近脊椎之腫瘤更完整切除,並盡可能保留其下肢功能,此類病人於近七年有多達九位病人,且九位病人無論是否有無使用助行器皆可行走,且可於術後短期內進行復健。

依中榮治療經驗發現,脂肪性惡性肉瘤具備相對較高之復發率,平滑肌惡性肉瘤具備較高轉移率,若能於術前進行放射科血管攝影及栓塞,及手術中與各科合作進行最大範圍之腫瘤切除合併重建,維護各式生理機能,並於術後八週內可進行輔助型放射線治療,藉此可達平均疾病無復發期將近四十個月,整體存活率於四十八個月以上仍超過百分之五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