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智慧醫療再+1!為了讓病患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更小的副作用,臺中榮總放射腫瘤部於民國一一一年導入AI人工智慧器官圈註技術系統,將病患的電腦斷層掃描輸入系統後,AI自動偵測並勾畫圈選出完整的放射治療器官範圍,能制定出最優的放射治療計畫,最大程度保護健康組織,提升器官保護力達百分之三點七至十二點九,大幅減少副作用,患者治療完成率逾九成五,達到世界頂級標準。
五十九歲的姚男長期習慣抽菸、喝酒、嚼檳榔,去年因吞嚥困難就醫被診斷為第三期食道癌,經手術、化療並接受了導入AI人工智慧器官圈註技術系統的放射線治療後,今年二月又發現縱膈腔淋巴腺復發,必須再次接受放射線治療。由於姚男去年和今年放射線治療部位重疊,放射腫瘤團隊維持AI圈註技術,更調整劑量保護肺臟、心臟和冠狀動脈等縱膈腔內的正常器官,合併使用電腦刀放射治療精準打擊腫瘤,成功避免胸悶、胸痛、肺炎及呼吸困難等副作用,整個療程沒有不適,姚目前病情穩定,門診追蹤中。
放射腫瘤部主任游惟強說,放射線治療能有效殺死或防堵癌細胞增殖,同時也要保護身體正常組織,及降低周圍器官承受輻射劑量的風險,避免患者出現頭痛、噁心、腹痛、嗜睡、頻尿等副作用,因此,在規劃放射線治療時,精準勾畫圈註腫瘤及其他器官,最大程度保護健康組織。
傳統放射治療依賴手動勾畫病人的器官和腫瘤,平均一名病人大約需要花費一小時,繁瑣耗時。導入AI協助後,兩分鐘就能勾畫治療圈,再透過人工檢查和修正,五分鐘內就能完成作業,且人工修正率僅百分之二至三,又快又準確,也無需擔心不同人員勾畫的標註差異,建立標準化作業。
放射腫瘤部調查近四年來、未完成全程放射線治療的五至七趴患者中發現,病患暫停治療首要原因是身體不適,導入AI人工智慧器官圈註技術後,病人因身體不適而暫停治療的比率顯著下降,從六十三趴下降到五十二趴,這都得益於AI技術的引入。
臺中榮總AI人工智慧器官圈註技術系統經過兩年研發新器官模組,並持續擴充、優化軟體的自動勾畫功能與放射治療平台連接,以達到保護器官數目多、作業時間短及準確度高的醫療品質。從一一0年五月起啟用AI系統後,目前全面導入臨床使用,累計超過五千例個案,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器官的放射治療計劃,中榮放射腫瘤部則連續三年獲得SNQ醫療品質標章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