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童大量血便嚇壞父母急送醫 膠囊內視鏡揪出是克隆氏症搞怪

兒童醫學部小兒腸胃科胡書瑋醫師筆指處,即為小腸潰瘍以及出血。(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六歲陳姓男童,上廁所時突然解出大量鮮紅血便,嚇壞父母將小孩載到童綜合醫院就醫,經檢查男童沒有明顯腹痛、腹瀉、便秘、發燒等症狀,遂安排大腸鏡檢查,但找不到出血源,後又以胃鏡及膠囊內視鏡檢查,一天後,膠囊內視鏡排出體外發現,小腸有許多潰瘍及出血,研判男童罹患「克隆氏症」早期,在投藥治療止住出血控制病情後,男童順利出院,持續門診追蹤治療。

兒童醫學部小兒腸胃科胡書瑋醫師說,消化道出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下消化道出血,前者常伴隨上腹痛、噁心、嘔吐、吐血、解黑便的情況;後者則較易伴隨鮮血便、腹痛、腹瀉等情形。陳童的無痛性血便情況,臨床上會先懷疑是「梅克爾憩室」導致,這是一種先天性胃腸道畸形,發生比例約兩趴,男性多於女性,在孩童比較常見,常表現無痛性鮮血便或是腸阻塞的症狀。最後診斷罹患的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台灣發生比例約十萬分之四點七,好發於二十至三十九歲的青壯年,少部分發生在兒童,男性多於女性。

箭頭所指處即為小腸潰瘍以及出血的痕跡。(記者孫義方攝)

胡書瑋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腸胃道慢性及反覆性發炎,主要症狀是反覆發燒、腹痛與腹瀉,常伴隨一些肛門的合併症,如肛裂,瘻管,膿瘍等,但是發病初期常只有部分的症狀。此外,兒童在成長發育期間患病,長期腸道發炎就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所以兒童罹患克隆氏症也可能出現發育不良的狀況。

箭頭所指處為出血處。(記者孫義方攝)

克隆氏症在整個腸道都可能出現病灶,僅使用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常有死角疏漏,現在有小腸鏡、膠囊內視鏡、糞便鈣衛蛋白檢測等工具可增加檢測的成功率。但兒童要進行檢查時,因為執行小腸鏡的難度較高,所以最適合使用膠囊內視鏡以及糞便鈣衛蛋白檢測。

膠囊內視鏡(單鏡頭的膠囊長度約二點五公分左右,雙鏡頭的膠囊長度約三公分左右)。(記者孫義方攝)

膠囊內視鏡是一種小型的攝影機,用於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腹痛以及慢性小腸病變的追蹤,吞下之後會不斷拍照,藉此檢查腸道內有無病灶,一般電力約十至十二小時,通常足以將小腸整段完整攝影,每顆皆為單次使用拋棄式。單鏡頭的膠囊長度約二點五公分左右,雙鏡頭的膠囊長度約三公分左右,單鏡頭膠囊內視鏡兩歲以上即可施作,目前健保採有條件給付;但若遇到無法靠自己吞膠囊的孩童,就需要透過胃鏡協助將膠囊送進十二指腸。

胡書瑋醫師呼籲,克隆氏症初期症狀與腸胃炎類似,若孩童出現長期反覆腹瀉、腹痛、甚至血便的症狀,家長就應提高警覺,適時由小兒腸胃科醫師診療。

男童上廁所時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嚇壞父母。(記者孫義方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