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姿勢不對致關節退化嚴重 阿嬤十多年置換人工關節三次

大甲李綜合醫院骨科主任王芳英說,陳阿嬤雙腳退化性關節炎,十多年先後置換了三個人工關節。(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南投八十六歲的陳姓婦人,因工作時需要不斷起立再蹲下,不僅膝蓋磨損嚴重、髖關節也受損,兩隻腳便開了三次刀,全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行動自如。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王芳英表示,髖關節穩定度控制不夠好,會影響手肘健康,使用過度、受力不平均便會受傷,等到年紀大逐漸磨損,疼痛感便會加劇。

王芳英說,髖關節是人體上最大的活動關節,常見的髖關節受傷便是退化性關節炎,使用過度而磨損、受力不平均、酗酒或因外力造成脫臼、骨折導致髖部血液循環不良,皆會加速造成髖關節損傷,南投的陳姓阿嬤,年輕時擔任工地粗工的工作,經常要扛磚頭、扛沙包,也需要攪拌水泥,後來改種植菇,長期彎腰及蹲下、起立的動作,但卻沒有正確的姿勢,更不懂得休息,導致雙膝使用過度而造成退化嚴重。

八十六歲陳姓阿嬤因髖關節受損嚴重,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記者孫義方攝)

王芳英透露,十多年前,已經先行幫陳婦進行左膝及右膝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迄今十多年來都十分正常,沒想到前一陣子阿嬤卻因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痛到連吃止痛藥都不會好,連看了三家醫院,最後決定開刀再置換人工髖關節。

王芳英表示,阿嬤雙腳動了三次手術置換人工膝、髖關節,在臨床上很少見。這次髖關節手術使用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從肌肉間隙進入髖關節,不必切斷臀肌的肌腱,不會破壞軟組織,同時減少手術創傷,術後隔天便能下床,兩天後能爬樓梯。

陳阿嬤說,她沒想到十多年前開刀兩次,雙膝置換人工關節後,現在又要置換髖關節。前一陣左腳痛到受不了,原本要靠著復健治療,但疼痛持續沒改善,經過詳細檢查,至少找了三家醫院,診斷後確定需要開刀,才到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找醫師手術。

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醫師王芳英(左)陪患者爬樓梯復健。(記者孫義方攝)

陳阿嬤表示,一開始心想自己年事已高,考慮要不要手術置換髖關節,但是,小孩不斷跟她說,「妳身體很健康硬朗,為什麼不手術治療,讓自己行動自如。」在孩子的鼓勵下才動刀治療,術後感覺痛感消失,也能行動自如,也慶幸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才能夠在術後趴趴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