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王芳英說,九十一歲的陳阿嬤先治療心律不整後再進行膝關節置換,術後恢復良好。(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九十一歲務農的陳阿嬤,雙膝關節嚴重退化痛到幾乎不能走,打止痛針不見效果,依然痛到唉唉叫,由於她罹患三高還心律不整,擔心手術有風險,家人起初不願意讓她置換人工膝關節,後經群醫師會診先治療她的心臟問題,評估後確認穩定,再進行手術,在白沙屯媽祖遶境前,阿嬤回診檢查,恢復狀況良好,不僅能自在走路,還能輕鬆深蹲,腳步穩健安心地陪媽祖遶境。
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治醫師王芳英說,九十一歲的陳姓阿嬤雙膝嚴重退化性關節炎,軟骨已經完全磨損,疼痛達第四期,右腳膝蓋變形二十三度、左腳變形十六度,雙膝變形到平時走路內八字疼痛難耐,每周至少打兩次止痛針還無效,才到門診進一步檢查治療。

九十一歲的陳阿嬤置換人工膝關節後,雙腳已經能打直。(記者孫義方攝)
王芳英指出,檢查後阿嬤需要置換人工關節,但是她心肺功能不好、心律不整,因此建議先跨團隊、跨科合作,心臟科、胸腔內科先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後,二度評估阿嬤是否適合手術,確認穩定無虞,最後麻醉科評估沒問題,再替阿嬤置換人工關節。
王芳英說,手術一次兩個多小時,考慮到患者體力不支,因此,先置換右腳後,等患者恢復體力,而且能下床走路後,隔兩天再置換左腳,雙膝蓋置換人工膝關節後,陳阿嬤雙腳已能打直,在他的指導下,術後兩天後已能爬樓梯進行復健。

陳阿嬤置換雙膝後能演示深蹲動作。(記者孫義方攝)
陳阿嬤說,開刀後走路不再卡卡非常順,手術後都有聽醫師指示,乖乖地在家自行復健,在家門前走路,現在已經能到鄰居家串門子,恢復狀況不錯,跟家人一起參加媽祖遶境也能自己走。回診時,醫師指導要阿嬤蹲下,她扶著桌子很快速的深蹲,傲驕地說,「卡早攏沒辦法蹲下,現在很輕鬆。」
阿嬤家屬說,原擔心她年紀太大,身體無法負荷,又怕日後要坐輪椅更不方便,幸經過醫師詳細解釋與說明,又看到很多患者年紀都很大,於是決定讓阿嬤手術,阿嬤從年輕時便開始務農,根本「閒不下來」每天勞動,導致膝蓋受損嚴重,阿嬤又很會忍痛,才拖延那麼久。手術後,阿嬤又想到田裡工作。術後至今四個多月,恢復狀況很好,家人們都很開心。

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王芳英指導阿嬤抬腳復健。(記者孫義方攝)
王芳英說,「置換人工膝關節年紀不是問題,主要看患者身體能否負荷。」現在是高齡化社會,很多阿公、阿嬤八十多歲依舊硬朗,每天種田、散步,置換膝關節主要視患者實際的身體狀況,如果年紀輕身體狀況不好,反而不建議手術。

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王芳英帶著阿嬤爬樓梯復健。(記者孫義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