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女士經過手術治療後,職業醫學科醫師林宇力也為她重新檢查,術後活動度皆在正常值內,劉女士也已經重返職場。(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從事理髮工作四十年六十三歲的劉姓婦人,長期反覆抬手理髮導致雙肩旋轉肌腱完全斷裂卻不自知,以為肩膀疼痛是勞動常態,休息就好轉,去年她不慎摔倒骨折,被迫停業近三個月,才警覺肩膀仍然疼痛,連穿衣服都困難。她到中榮求診,骨科李坤燦醫師為她進行微創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手術,有效改善疼痛和功能,職業醫學科林宇力醫師協助評估並開立勞工保險傷病診斷書,使她順利申請勞保傷病補償,安心復健養傷。
劉女說,早期店裡生意好,每天長時間連續工作,肩膀痛時就甩一甩或捏捏。隨著症狀加重,下班休息也無效,她去按摩、推拿、針灸,甚至打針止痛,沒想到傷害來自理髮工作,錯失預防時機,最終只能動手術恢復。她感謝臺中榮總的照顧,並在勞動節提醒勞工朋友,若懷疑疼痛與工作有關,應尋求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的評估建議。

臺中榮總職業醫學科醫師林宇力(左)說明,劉女士(中)平日理髮動作中,手舉角度達一百二十度,屬於高風險動作。(記者孫義方攝)
中榮是勞動部認可的職業傷病診治醫療機構之一,並於民國一一二年榮獲「網絡醫院創新表現優良獎」及「全臺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獎項。一一四年臺中榮總協助勞動部職安署修訂旋轉肌袖症候群認定指引,參考國內外法規和文獻,使其更精確且實用。
根據中榮診治中心統計,一一三年最常見的職業傷害是手臂、肩頸疾病,占職業傷病給付案件三十二%。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兩年因手臂、肩頸疾病申請職業傷病給付的案件有緩升趨勢,一一二年達三百十四件,一一三年達四百四十八件,占總申請案件逾兩成。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報告也顯示,肌肉骨骼疾病是美國勞工最嚴重的職業疾病,約占所有職業病四十五%至六十%。

臺中榮總職業醫學科林宇力醫師(蹲下者)實際走訪劉女士工作地點評估。(記者孫義方攝)
中榮職業醫學科林宇力醫師指出,隨著工作型態改變,固定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大幅增加,手臂與肩頸疾病的發生率上升。相較國際數據,台灣職業傷病通報率仍低,需強化職業病篩檢與早期介入機制。他呼籲,勞工須關注職場健康,避免不良工作姿勢並適時休息,降低職業危害風險。若出現疾病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利早期治療與預防。懷疑罹患職業病,可至職業醫學科門診接受評估,保障權益。確診為職業病,診治中心將協助向勞保局申請職業災害補助。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涵蓋職災醫療、傷病、失能及死亡等四大類補助,可減輕經濟負擔。
林宇力說,以旋轉肌袖症候群為例,營造人員、清潔人員、油漆工等需長時間(工作三個月至一年以上、每日至少半天以上時間)且反覆或持續手臂上舉的職業,若離開工作場域後症狀明顯減輕,應警覺可能是職業傷害。根據《勞工職業傷害保險及保護法》,勞保局確認是職業病後,前兩個月給付全額投保薪資,第三個月起給付七十%,最長可提供兩年補助。

臺中榮總急診部職業醫學科及骨科部協助理髮師劉小姐(中)治療旋轉肌腱斷裂及申請勞保傷病補償。(記者孫義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