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肥大新手術免煩惱 中榮累積四十例立即改善

臺中榮總泌尿醫學部主任李建儀(左)、醫師胡如娟指出,攝護腺肥大是國內四十歲以上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統計七十歲以上男性,平均每十人就有七至八人受到影響。(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台中市六十歲冉男性因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經藥物治療三年,症狀未能改善,加上已有糖尿病須吃藥控制,不願再增加藥量。另外五十二歲范男有攝護腺肥大家族病史,十多年前發覺尿速變慢即就醫服藥控制,但症狀隨年齡加重,還合併慢性發炎,造成生活不便。但兩人在接受新型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後,排尿症狀明顯改善,不僅無需依賴藥物,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台中榮總說,過去攝護腺肥大治療多以傳統電燒刮除或雷射手術為主,因手術風險高、術後須放置尿管且恢復期長,常讓患者畏懼手術。兩位患者在接受新型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後,排尿症狀明顯改善,已無需依賴藥物,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臺中榮總泌尿醫學部胡如娟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是四十歲以上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組織逐漸增生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尿流減弱、頻尿及夜尿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特別是七十歲以上男性,平均每十人就有七至八人受到影響。

臺中榮總泌尿醫學部醫師胡如娟說明,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沒有破壞攝護腺組織,屬物理治療方式,對於高齡、麻醉風險高的患者更為友善。(記者孫義方攝)

目前第一線標準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但副作用包括逆行性射精和勃起功能障礙,傳統攝護腺刮除手術則出血多、恢復期長,術後需長時間留置尿管;雷射手術雖可降低出血量及縮短尿管放置時間,但需半身或全身麻醉,且兩者術後出現逆行性射精的風險高達七成以上,種種限制,讓患者對手術卻步。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攝護腺肥大治療已邁入微創手術的新時代,關鍵在於為患者量身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攝護腺拉開手術便是其中之一,透過特製的鎳鈦合金束帶,在內視鏡輔助下,將肥大的攝護腺組織如窗簾般向外拉開,有效解除尿道阻塞。手術時間僅需十五至二十分鐘,且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對麻醉風險較高的患者更為友善,術後可當日出院或留院觀察一晚,排尿改善立即有感。

由於微創手術保留攝護腺組織,未來仍可能視排尿障礙程度再次手術,因此臺中榮總會為患者安排完整評估,包括3D攝護腺超音波、尿流速測試、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驗,必要時進行錄影尿動力學及膀胱鏡檢查,以確認攝護腺肥大的立體結構與膀胱功能,再與患者共同討論,量身訂製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臺中榮總針對不同病患病況經檢查評估後,以最新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左至右:泌尿醫學部主任李建儀、副院長李政鴻、泌尿醫學部醫師胡如娟)。(記者孫義方攝)

臺中榮總泌尿醫學部自民國一一三年起,已為近四十位攝護腺肥大患者成功施行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患者平均年齡為六十四歲。手術過程幾乎不流血,也不影響術後勃起及射精功能。術後平均尿流速顯著提升四點五毫升/秒,超過六成患者從原本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進步到可完全停用藥物,排尿症狀及生活品質均大幅改善。

胡如娟醫師提醒,若攝護腺肥大未及時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膀胱纖維化、血尿、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甚至腎功能惡化,如有排尿困擾,應及早就醫評估。同時也建議在考慮各項微創手術前,務必接受完整泌尿系統檢查,因每人病況不同,唯有與醫師充分溝通,才能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重拾自在排尿、無後顧之憂的生活品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