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全身四處「多重原發性癌症」 複合型達文西手術圓滿切除腫瘤

臺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團隊以達文西手術為三名病人切除惡性腫瘤,成功治療癌症。(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五十八歲卓男去年中反覆喉嚨痛到診所看了數次仍無效,年底轉診到中榮確診第三期舌癌。經安排放射線治療及正子電腦斷層檢查,再發現大腸、左腎及甲狀腺三處腫瘤。尤其,卓全身腫瘤為「多重原發性癌症」,即四個獨立病灶的原發性癌症,並非單一癌症轉移所致,今年四月接受複合型達文西手術切除大腸及左腎臟腫瘤,七月再手術切除甲狀腺。病理報告分別為第一期大腸癌、第二期腎臟癌和第一期乳突甲狀腺癌。根據國際病例報導,一人同時罹患四種原發性癌症的機率極為罕見,發生率低於百分之零點一。

臺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林俊余醫師說明,多重原發性癌症原因可能和遺傳風險因子或癌前病變體質有關,環境因素也需考量。卓男說,無論幾個癌症都是面對它、治療它,治療交給醫師,自己則好好生活。目前四癌症定期追蹤,生活恢復如常,戒菸、天天游泳和有氧運動,努力維持健康生活。

腸直腸外科醫師林志安(左)與一般外科團隊聯合為吳小姐(右)以複合型達文西手術,一次切除胃腸道基質瘤、大腸癌和腸癌轉移之肝腫瘤。(記者孫義方攝)

另外,五十歲的孫小姐去年八月參加臺中榮總四癌篩檢,發覺糞便潛血陽性及後續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癌,接受達文西手術切除,住院四天出院,術後狀況良好且成功治癒。六十二歲吳小姐今年三月因腹痛、血便及噁心就醫檢查,發現胃、肝和大腸有腫瘤。經複合型達文西手術同時切除多處腫瘤,術後病理確認胃部五×三公分腫瘤為高惡性風險的胃腸道基質瘤,升結腸八×五公分腫瘤為原發性大腸癌,肝臟兩處七×六公分、五×六公分腫瘤是大腸癌轉移。統計顯示,每年約有二千五百至三千四百人和吳女相同,一發現即屬第四期合併其他器官轉移之大腸癌。經治療後,吳小姐目前恢復良好。

中榮大腸直腸外科自民國一0八年引進第四代達文西Xi機器手臂系統以來,已成功完成逾八百例大腸直腸手術。Xi系統具備更廣的操作範圍,並搭載專為大腸手術設計的組織凝集儀與自動縫合裝置,提高複雜的大腸直腸癌手術效率與安全性。江世偉醫師表示,病人平均住院天數約五天,不需放置鼻胃管與腹腔引流管,大幅降低術後不適,協助病人快速回復日常生活。研究指出,達文西相較於腹腔鏡,術後併發症顯著較低,亦有更高的神經功能保留與出院率。

喜愛運動的卓先生(左)因反覆喉嚨痛就醫,發現全身有四處原發性癌症,其中大腸癌及左腎癌由林俊余醫師和泌尿科團隊一同以複合型達文西手術成功切除腫瘤。(記者孫義方攝)

臺中榮總統計分析接受達文西Xi系統、術後平均追蹤逾三年以上的二百二十一例手術,並與使用二百四十九例腹腔鏡輔助大腸直腸癌切除手術的結果,顯示達文西手術在腫瘤控制與長期預後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三年無病存活率方面,達文西手術讓八位患者免於疾病復發。相比腹腔鏡手術,局部腫瘤復發率亦顯著較低,少了十六人復發,更具優勢,顯示其能更徹底清除腫瘤。這些優勢主要源於機器手臂的高靈活度與穩定性,尤其在骨盆腔等狹窄解剖區域,可有效提升手術精準度與安全性,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長期治療成效。

大腸直腸外科林志安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常見轉移在肝、胃、小腸、卵巢和子宮等器官,欲一次手術切除,複合型達文西手術可一次處理多病灶,腹部傷口僅四至五個二至三公分傷口及一個四公分下腹傷口。透過同一次手術中把腸道與肝臟腫瘤「清到見底」,搭配量身打造的術後化療、放射線治療與標靶、免疫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五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