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駒井氏鈍頭蛇:分布於臺灣中部以南,曾被認為與臺灣鈍頭蛇同種,後經透過分子生物技術重新恢復其分類地位。(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臺灣擁有豐富多樣的蛇類資源,蛇也常成危險代名詞,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為了讓大眾認識理解蛇類,於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展開為期一年的蛇類資源調查,將成果集結出版。二十六日發表新書《八方蛇集、八仙山蛇類觀察筆記》。書中首度正式發表臺灣三種特有種鈍頭蛇齊聚同一棲地的特殊現象,並完整揭露八仙山二十八種蛇類的神秘面紗。
《八方蛇集》一書彙集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記錄到的二十八種蛇類外觀特徵、棲息偏好、野外活動型態、是否具有毒性與保育現況等資訊,並搭配精彩的野外照片與QR Code影片,讓讀者能從不同角度觀察蛇類自然姿態。提供野外友善觀察方式與遭蛇咬後的處置指引,是一本兼具科普與實用價值的參考工具。

泰雅鈍頭蛇:分布於臺灣中部以北,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發表的新物種。(記者孫義方攝)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透過書籍發表,首度公開三種臺灣特有鈍頭蛇同時現身於同一個棲地環境,齊聚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特殊現象,分別為:臺灣鈍頭蛇:分布範圍遍及全臺,是過去普遍認知的鈍頭蛇種類。駒井氏鈍頭蛇:分布於臺灣中部以南,曾被認為與臺灣鈍頭蛇同種,一0四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透過分子生物技術重新恢復其分類地位。泰雅鈍頭蛇:分布於臺灣中部以北,為一0四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發表的新物種。
研究結果顯示八仙山特殊的自然生態條件,具備高度的物種多樣性與學術研究價值。發現泰雅鈍頭蛇及重新分類駒井氏鈍頭蛇的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林思民也受邀出席發表會,向參與者分享臺灣蛇類研究歷程。同樣受邀的臺中榮民總醫院毒物醫學部毛彥喬主任醫師,於會中提供臺灣蛇毒咬傷臨床醫療最新現況,希望讓民眾了解,臺灣蛇咬醫學持續精進,醫療網絡十分發達,如遇蛇咬不需太過恐慌。

臺灣鈍頭蛇:分布範圍遍及全臺,是過去普遍認知的鈍頭蛇種類。(記者孫義方攝)
林保署臺中分署提醒,多數蛇類會避免與人衝突,民眾觀察蛇類時,建議與蛇保持一公尺以上安全距離。進入蛇類棲息環境時,建議攜帶登山杖、穿著長袖長褲及包覆性鞋類,以降低意外風險。若不慎遭蛇咬傷,務必保持冷靜,盡可能拍照記錄蛇類外型,並立即移除戒指、手錶等束縛物,儘速送醫。唯有正確認識與尊重,才能在山林中與牠們和平共處,共同守護臺灣多樣而珍貴的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