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海南詩歌之美

【記者吳辰/海南報導】 沐浴在椰風海韻中的海南向來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美麗的自然風光與淳樸的人文景觀在這裏融合,使海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詩歌島。在這座充滿詩意的海島上,人們不僅愛詩、寫詩,還將詩意灌注進日常的生活,將生活過成了詩。詩歌帶給海南夢想的帆,在時代的風中,海南正承載著中國夢遠航。

海南詩歌的美源自對生活的挖掘。早在東坡先生來到海南之前,就有黎家先民的民歌謠曲在人們口中流傳,這些民歌雖然今天已經無從知曉其內容,但從那首源自黎族民歌的《久久不見久久見》中還是可以想像其質樸的本色。

及至東坡臨瓊,南遷的惆悵也很快被生活的趣味所沖淡,以至於他在臨別之時依依難舍,並稱“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還在詩後半開玩笑地說:“新釀甚佳,求一具理。漫寫此詩,以折菜錢。”生活之趣給海南詩歌帶來了恬然、淡泊、樂天知命的底色,這是一種源自中國文士傳統的風流,它從東坡先生處一直延綿到了今天。

對生活的關注使海南詩歌尤其注重身邊的風物,例如符力筆下隨意且肆意生長的腰果;洪光越筆下太陽每日照常升起的城市生活;陳波來筆下富有人情味的颱風;當然,還有陳亞冰筆下“像年輕的老母親”的大海以及李其文筆下瀑布如“甘甜的山欄酒”的群山。在海南,詩歌與生活本身保持著一種舒緩的關係,詩人們從容地徜徉其中,俯拾點滴詩意。

海南詩歌的美源自對理想主義的追尋。“十萬人才下海南”將理想主義精神播種在這方熱土上,此後,一代代的“闖海人”在詩中寫下了他們的夢想與執著。海南籍的詩人遠岸,他的心中有一面“紅帆”,期待著連接海域,向著遠方航行;還有跨越海峽而來的黃葵,他在椰子與芒果成熟時的喜悅中,偶爾也會思念故鄉。

最能代表“闖海人”理想主義精神的當數李少君的《闖海歌》,這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也是他們留給海南的精神財富,唯讀一篇就足以令人熱血沸騰,當由《闖海歌》改編的舞臺劇《大海》公演時,在場觀眾多為之動容。

海南詩歌的美源自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新時代為海南詩歌提出了更高的審美要求,也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海南的自然、人文以及比陸地更為寬廣的海洋都成為了詩人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南以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哺育了眾多詩人,被稱為“自然詩人”的李少君在大片礁石、野鳳梨和木麻黃間找尋海灣的意義;黎族詩人李星青沿著黎村彎曲的小徑尋找通向心靈歸宿之路;劉賀聖則在牆根頑強生長的各種草本植物中看到了和諧的寧靜。

而東坡文化也在新時代裏為海南帶來了新的啟示,詩人彭桐追尋著蘇軾的腳步,在古書院內、在載酒亭裏傾聽這位先賢的教誨,在“踏青去”的灑脫中尋找人生的真意。當然,最令人矚目的還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海洋詩歌,海南是海洋大省,也是祖國的海防前哨,海南詩人們也自覺承擔起了向海洋進軍的文化使命。

近年來,在海南省作家協會的推動下,湧現出了一批致力於書寫海洋的詩人。樂冰在16萬字的長詩《祖宗海》中細查南海漁民的歷史,從曾經的苦難與今日的幸福中尋找滄桑巨變的答案,長詩一經發表便引起諸多關注。

在這一片蔚藍中,艾子、雁西等詩人看到了民族的脊樑和祖國的尊嚴,楊碧薇走得更遠,她在《下南洋》中沿著歷史上“南洋客”的足跡來到了東南亞,在異國他鄉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力量。

海南詩歌的美還來自不斷進取、銳意創新的精神。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過程中,詩人們也用自己的詩作繪製出一幅宏大的歷史畫卷,為奮鬥者們加油打氣。“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所有的葉子搖曳著一個金秋的夢想/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在辛勤播種,收割希望”,樂冰在《奮進吧,海南自貿港》中道出了海南的心聲。

伴隨著海南自貿港的建設,一批更為年輕的詩人正在迅速成長,幾乎可以說是“00後”的詩人陳航用攝影鏡頭式的詩句捕捉著一個個海南發展的瞬間;而李枕威則遊走於城市與鄉土之間,用自己的經歷為更年輕的自貿港人解答生命的疑惑。

其實,踔厲奮發的海南自貿港何嘗不是一首波瀾壯闊的大詩,這首詩正以其盪氣迴腸的氣勢感召著五湖四海的有識之士,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在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