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樹競秀綴瓊州

▲三亞海棠灣一帶的椰子樹。(圖/記者邱江華攝)
▲三亞海棠灣一帶的椰子樹。(圖/記者邱江華攝)

【記者邱江華/海南報導】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進一步做好“六棵樹”文章,使之成為海南百姓的“搖錢樹”。椰子、橡膠、檳榔、花梨、沉香、油茶,這“六棵樹”既是促進百姓增收的“經濟樹”,又是大美海南的“生態樹”“形象樹”。與此同時,“六棵樹”在海南的種植歷史較久,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本期海南週刊帶您瞭解海南的“六棵樹”,敬請關注。

 或身形高大、綠意蔥蘢,流出白色的汁液回饋人類;或身姿挺拔、枝葉飄舞,成為海島熱帶風情的“標配”景觀;或腰杆筆直,結出的果實位居四大南藥之首;或長於深山老林,歷經百年風雨成就名木品質……光熱雨水條件俱佳的海南島,滋養了椰子、橡膠、檳榔、花梨、沉香、油茶這六種嘉樹名木。

 這“六棵樹”形態特徵各不相同,但它們都與海南有著不淺的緣分。它們廣泛分佈於瓊島城鄉,與百姓的生產生活密切關聯,早已是生態海南、人文海南的一部分。

 椰子

 乘風破浪的“航海家”

▲三亞海棠灣一帶的椰子樹。(圖/記者邱江華攝)
▲三亞海棠灣一帶的椰子樹。(圖/記者邱江華攝)

 椰風海韻是海南最亮麗的風景。若是來海南旅行,沒有與椰子樹來一場邂逅,那這次出遊便算不上完整。

 “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東郊。”在文昌東郊椰林一帶,成片的椰子樹自由生長。它們樹幹挺拔,能長到15米至30米高,枝葉如同一片片巨大的羽毛隨風搖曳。哪怕烈日當空,人們只要站在椰子樹下就能享受到片刻清涼。

 雖然椰子樹在海南十分常見,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海南的“原住民”。椰子樹原產於美拉尼西亞群島和新西蘭,考古學家曾在那裏的沖積層中發現形成於100萬年前的椰子化石。距今4000年左右,居住在馬來群島的人們已馴化種植椰子樹。

 椰子的外殼堅硬又輕薄,棕麻般的纖維組織裏充滿空氣,這種構造有利於漂流。當成熟的椰子掉在海灘上或海水裏,被暖濕的洋流帶到適宜的環境中,它就會生根發芽,逐漸繁衍成林。

 夏季南海西部盛行西南季風,洋流的流向也是自西南向東北。因此,從南海南部過來的洋流,可以將馬來群島和中南半島沿海的椰子一路運送到海南島東部海岸登陸。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就如伸出的一隻手,擋住了海南島沿岸的夏季洋流,文昌南部的東郊成為椰子登陸生長的最好地點。

 橡膠

 一棵“黑色黃金”樹

 夏日的陽光,透過繁茂的橡膠樹枝葉,在地上留下斑駁光影。在海南,從瓊北濱海平原到五指山林區,從黎母山腳下到昌江棋子灣,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鬱鬱蔥蔥的橡膠林。據統計,海南的橡膠種植面積和幹膠產量均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

 橡膠樹為大戟科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米。這種樹“喜熱怕寒”,在20℃到30℃的環境中能正常生長和產膠,氣溫降至5℃以下即受凍害。成年橡膠樹的樹幹粗壯,樹幹內分佈著一種被稱為“乳管”的組織。“乳管”與動物體內的乳腺有幾分相似之處,專門負責製造和貯藏膠水。

 關注橡膠的人都知道,膠工一般是在夜間割膠,這與橡膠樹的特性息息相關。橡膠樹白天充分照射陽光後,通過進行光合作用,可促進樹幹內多種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膠水。夜幕降臨,經過一天的生產貯藏,樹幹內膠水豐沛,加之氣溫降低有利於膠水流出,正是割膠的好時機。

▲文昌市重興鎮排田村的椰林景觀。(圖/記者邱江華攝)
▲文昌市重興鎮排田村的椰林景觀。(圖/記者邱江華攝)

 橡膠樹雖然在海南“開枝散葉”,種植規模較大,但其被引種至海南的時間只有一百多年。據說,很久以前橡膠樹只生長于巴西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當地印第安人發現,橡膠樹被刀子劃過後,刀痕裏滲出了乳白色的液體,這種液體凝固後可防水、耐腐蝕,且有一定的彈性。印第安人稱橡膠樹為“cauuchu”,意為“流淚的樹”。所謂的“淚”,其實就是膠水。

 進入20世紀後,汽車工業迅猛發展,橡膠產品的市場需求量隨之增大,天然橡膠一度被人們稱為“黑色黃金”。1906年前後,何麟書等愛國華僑從東南亞帶回橡膠種子或橡膠苗在海南種植,瓊島與橡膠就此結緣。

 檳榔

 樹幹高處開黃花結青果

 對於海南人來說,檳榔樹和椰子樹一樣,是一種讓人有親切感的植物。在海南農村地區,人們經常可以在村莊周邊或民房周圍發現檳榔樹的身影。在海口、三亞等城市的街頭巷尾,坐在小凳子上賣檳榔的女子,也是路邊一景。

 檳榔樹為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0余米,是一種形象好、氣質佳的觀賞樹,也是海南省重要的經濟樹種。與其他樹不同,檳榔樹開花不開在枝頭。每年陽春三月,到了檳榔樹開花的時節,其樹幹上會結出一個花苞。隆起的花苞藏於一層苞衣之中,好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閨中少女。

 過一陣子,金黃色的檳榔花撐開青綠的花苞,盡情地舒展開身子。直到這時,人們才能看到檳榔花的真容。剛剛綻放的檳榔花粒大如米,整體觀之有點像剛出穗的麥子。檳榔花開得最豔的時候,人們遠遠便能聞到這黃色小花散發的清香。樹姿挺秀,花香清雅,正因為發現了檳榔樹的美,有一些海南人把檳榔樹栽種在房前屋後,作為景觀植物。

 到了夏天,檳榔花逐漸從金黃色變為綠色,並結出一串串碧玉般的果實——這便是大家熟悉的檳榔果了。檳榔果成串成串地結在葉子底部,緊緊地挨在一起,給人一種碩果累累的觀感。據瞭解,檳榔樹長成後,一棵樹一年能結數百顆檳榔果,可連續結果20多年,此後便逐漸枯萎了。

 花梨

 如“虎皮”斑斕,又如“鬼臉”多變,美不勝收的海南黃花梨讓人陶醉其中。

 海南黃花梨,古書一般稱為“花梨”,後來才被稱為“黃花梨”。所謂“虎皮”,是指黃花梨不規則的紋理形成的像老虎皮一樣的花紋。而“鬼臉”,則是黃花梨生長過程中樹幹分叉及結疤形成的更加密集的花紋。或曲或直、或疏或密、或粗或細、或深或淺,這些花紋如同一幅幅微縮的山水畫、鳥獸圖,行雲流水、姿態萬千。

 海南黃花梨的紋理疏密、油性大小、色澤深淺、孔眼粗細等,與生長環境、樹齡大小、取材部位有關。即使是同一棵樹,根部與梢部、樹幹與枝條的紋理、色澤、油性、孔眼等也相差甚遠。

 俗話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這句話放在花梨身上同樣適用。海南東北部的花梨因為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生長速度較快,因而紋理粗疏有序、材質色澤偏黃。而海南中部、西南部的花梨因為土地貧瘠、降雨量偏少,成長速度緩慢,因而紋理細密多變,材質大都呈紅褐色或黑色。人成才有早有晚,樹成材同樣有早有晚,海南黃花梨屬於典型的“大器晚成”之樹。就用材而言,頂級的黃花梨需生長上百年。

 不論是新鮮木材還是陳年老料,不論是埋藏於地下,還是暴露在曠野,只要去除海南黃花梨的表皮,就能聞到一陣清香。因此,有人專門收集黃花梨鋸末提煉精油或製作優質香料,也有人根據香氣來鑒別真假海南黃花梨。

 沉香

 傷痕上凝結美好之物

 沉香自古有名,傳統四大名香“沉檀龍麝”中的“沉”,指的就是沉香。沉香的形成是自然界的“無意之舉”和時間共同作用的結果。當沉香樹遭遇雷擊、風害、蟲害、病變時,樹木本身分泌的樹脂及多種細菌令傷口結痂。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後,“傷疤”變成一種木油混合體,即沉香。

▲橡膠林。(圖/記者邱江華攝)
▲橡膠林。(圖/記者邱江華攝)

 根據外力作用的不同,沉香被分為生結、蟲結等多種類型。其中,生結沉香是樹木還在生長時從樹心結出的香;蟲結沉香則是因蟲子吃咬,樹身受傷處結出的香。

 自古以來,其貌不揚、看似朽木的沉香因其獨特香氣和藥用價值備受追捧。產于海南的沉香,又被稱為“崖香”或“瓊脂”。海南沉香因氣味清甜、香氣馥鬱持久、香尾無焦而聞名,可謂“一片萬錢,冠絕天下”。


 定安縣龍湖鎮奉持香山奇楠產業三號示範基地的沉香苗。記者 張茂 攝

 專家介紹,海南省野生沉香資源主要分佈于霸王嶺、吊羅山、尖峰嶺等區域,十分稀少。目前,海南省屯昌、定安、東方、保亭、陵水、瓊中、臨高、白沙等市縣均有農戶種植沉香樹。但由於沉香結香慢、產出率低,再加上近些年沉香受到市場追捧,香的開採量大幅增加,野生資源越來越少,要在海南找到好香也並不容易。

 油茶

 身形嬌小內心堅強

 油茶原產於中國,是一種古老的木本油料植物,與油棕、椰子、油橄欖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如果說高大挺拔的椰子樹是魁梧的勇士,樹形低矮、枝條呈傘狀伸展的油茶樹,就是穿著蓬蓬裙的公主。這位公主有著小巧精緻的外表:葉片碧綠油亮,花瓣雪白,花蕊呈杏黃色,果實像一個個小燈泡,新果呈淡綠色,成熟後變成紅褐色。山茶樹雖然個頭嬌小,但它並不嬌氣,即使是相對貧瘠乾旱的荒山野嶺,也能紮下根來。我國江西、湖南等地的丘陵,種有大片油茶樹。

 俗語稱:“油茶樹,開白花,風吹霜打都不怕;枝葉茂,果實大,榨出茶油富萬家。”和椰子樹一樣,油茶樹全身都是寶,其嫩葉可以直接食用,茶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國際糧農組織推薦的衛生保健食用植物油,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瓊海市萬泉鎮的一處油茶種植基地,工人在採摘油茶果。記者 袁琛 攝

 在海南,油茶又被稱為山柚。生長于海南的山茶樹,樹形稍大,枝條也更為粗壯。在海南種植油茶樹若採用實生苗造林,一般需5年左右掛果;若採用嫁接苗造林,一般需3年左右掛果。用海南油茶果榨出的茶油清亮透明,散發出獨特的香氣,品質上乘。

 我國古人對山茶的稱呼有“木賈”“員木”“探子”等。不知是誰為海南山茶取了“山柚”之名,用“柚”這個字大概是從山茶果的形狀著眼產生的聯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