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澄邁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方式 “生態包袱”變“綠色財富”

▲澄邁縣永發鎮永豐村種植戶將打好捆的秸稈搬到路邊。(圖/記者黃子銘攝)
▲澄邁縣永發鎮永豐村種植戶將打好捆的秸稈搬到路邊。(圖/記者黃子銘攝)

【記者黃子銘/海南報導】“我們的秸稈可不用愁了,以往是‘不敢燒’,現在是‘不捨得燒’”。5月25日,在海南澄邁縣仁興鎮美厚村,村民王府山一邊搬運秸稈,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這已經是第二次來我們村收秸稈,秸稈打包離田進工廠一氣呵成,再有一兩天,全村上千畝地的秸稈離田工作就可全部完成。”

從農業“廢棄物”,到牲畜“香餑餑”,澄邁秸稈開啟“逆襲”之路。在澄邁縣,秸稈有專門人員進行處理,要麼免費上門“打包帶走”,要麼免費到田間地頭粉碎還田,以飼料化、肥料化形式進行綜合利用,讓秸稈變廢為寶。

秸稈養蚯蚓 綠色還田

“瞧,成千上萬條蚯蚓在這裏不眠不休,把廢料吃進肚子裏,再排泄出來就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有機肥。”5月23日,在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合作社蚯蚓養殖基地,理事長王成軍掀開土層,只見許多蚯蚓在黑色“土壤”中扭來扭去。

▲澄邁縣永發鎮永豐村種植戶將打好捆的秸稈搬到路邊。(圖/記者黃子銘攝)
▲澄邁縣永發鎮永豐村種植戶將打好捆的秸稈搬到路邊。(圖/記者黃子銘攝)

這些黑色“土壤”就是糞汙和秸稈的混合物。“我們按照‘農作物秸稈30%+人畜糞汙70%’的比例混合,製作蚯蚓飼料,飼料經過蚯蚓過腹後,生產出蚯蚓糞,蚯蚓糞經過採收加工後形成蚯蚓糞有機肥,即可還田利用。”王成軍說。

“蚯蚓喜歡濕熱環境,眼下是它的生長黃金期,每月就能收穫一茬。蚯蚓繁殖一茬後,就要再往上鋪一層秸稈、糞汙混合飼料,只要‘料床’養分足,它們就不會往外跑。”王成軍介紹說,蚯蚓養殖成為迴圈農業產業鏈條的重要一環,為秸稈肥料化利用找到新出路,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更多農戶加入蚯蚓養殖,持續完善生態迴圈產業鏈,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目前,該合作社每年可消納農作物秸稈5000餘噸、畜禽糞汙1萬餘噸和廁所糞汙1萬多戶次,生產蚯蚓糞有機肥7000餘噸,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1600噸、3900畝。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今年計畫繼續優化場地設施配備,將目前的2條生產線擴充到5條,以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汙的消納量,預計投產後可消納農作物秸稈2萬餘噸、畜禽糞汙4萬餘噸、廁所糞汙2萬多戶次。”王成軍表示,將爭取為澄邁縣探索出一種“農作物秸稈+人畜糞汙”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典型模式。

秸稈換肥料 找到新路

“在家門口用秸稈換肥料,不僅把以前很難處理的秸稈妥善處置,我還用600斤秸稈換了80斤有機肥,省下買肥料的錢,真是好。”5月23日,澄邁縣永發鎮永豐村種植戶吳山說,一早他就把田裏打好捆的秸稈堆放到路邊,一輛載滿有機肥的貨車已在那裏等待。

“秸稈換肥”是澄邁在秸稈處理工作中的創新舉措,合作社回收農戶田間地頭的秸稈進行加工,變廢為寶,再用加工好的有機肥料去換回更多的秸稈,使合作社和農戶達到雙贏。

▲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王成軍展示養殖的蚯蚓。(圖/記者黃子銘攝)
▲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王成軍展示養殖的蚯蚓。(圖/記者黃子銘攝)

“‘秸稈換肥’收貯運模式打通農戶—收貯方—政府三方環節,實現多贏。”澄邁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元清說,農戶通過“秸稈換肥”獲取商品有機肥,減少用肥成本;收貯方通過“秸稈換肥”獲得有機肥生產原料的同時,通過換肥服務提升了競爭力,打開有機肥銷售管道;政府通過“秸稈換肥”推動了大氣環境保護、土壤肥力提升和清潔田園等工作。

“秸稈換肥”受到了種植戶的歡迎。“我家種了5畝田,花生、水稻、辣椒輪種,一年會有1噸左右的秸稈,通過秸稈換肥的方式,能換25包80斤的蚯蚓有機肥,一年就省2000多元。”種植戶胡增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樣的“好事”把周邊的種植戶都吸引了過來,歡歡喜喜地投入到“秸稈換肥”的行列中。

陳元清告訴記者,通過秸稈換物的方式為秸稈處理找到一個可靠的途徑,不僅大幅度減少了秸稈隨意堆放和露天燃燒的現象,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同時也能擴大有機肥推廣使用,改良土壤,減少污染,有利於推進綠色農業發展。

秸稈上門收 助民增收

“上門收秸稈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了”“阿弟,來收秸稈啊,辛苦你們上門”。5月23日9時,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合作社的工作人員王大青準時出現在仁興鎮開展水稻秸稈上門回收工作,每到一個村,他都提前通過微信群、大喇叭等進行層層宣傳,讓更多的村民知道上門回收秸稈這件事。

仁興鎮美厚村的農田裏,村民們正忙碌地打包秸稈,一旁的機器正在轟鳴。只見機器在水稻田裏勻速行駛,稻草瞬間被“吸走”,不一會兒,一個被擠壓得結結實實的長方形稻草捆從機器尾部慢慢吐出,並掉落到田裏。

“這麼快的處理速度,多虧我們這台‘老傢夥’。”王大青告訴記者,這台一次性可處理30畝水稻的新型水稻收割打捆一體機不僅可以上門免費為農戶收割水稻,解決秸稈還田需要多次深翻才能播種的問題,同時水稻收割後低茬口、不留秸稈,大大縮短秸稈腐化還田時間,有效防治病蟲害滋生,從而提高土地耕種的利用率。

▲澄邁縣仁興鎮美厚村,種植戶將秸稈搬運裝車。(圖/記者黃子銘攝)
▲澄邁縣仁興鎮美厚村,種植戶將秸稈搬運裝車。(圖/記者黃子銘攝)

同時,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農作物秸稈成為牛、羊、驢等牲畜的基本飼料來源,也變成種植戶眼裏的寶貝。

“這些經過了粉碎機粉碎之後的秸稈,只需要再經過密封打包儲存這樣的工藝處理,最終能夠作為合作社飼養的牛羊的青貯飼料,實現秸稈飼料化的再利用。”王成軍表示,秸稈離田是前提,綜合利用是關鍵,青儲飼料可以有效解決牛羊養殖過程中季節性青儲飼料短缺和價格過高的問題,降低養殖成本,促進畜牧業良性發展。

據統計,2021年底,澄邁縣全縣牛羊出欄共計9.62萬頭。為提高秸稈轉化率,澄邁縣大力推行秸稈加工綜合利用,採用機械化回收秸稈,將秸稈打碎製作成飼料,在解決養殖戶飼草問題的同時,還為種植戶拓寬增收管道。

秸稈綜合利用,不僅解決多年來的秸稈處理難題,也讓當地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秸稈資源化接上地氣落到實處,才能調動農民積極性。”澄邁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姑表示,澄邁不僅在秸稈處理方式上下足功夫,還借助該縣原260個鐵塔平臺,選取其中位於農耕地範圍內且經常出現焚燒秸稈行為的90個點位鐵塔加裝雙光譜熱成像設備,並配備縣、鎮、村三級網格員636名,形成“識別告警-各級回應-任務督辦-現場處理-及時回饋”的秸稈禁燒監管模式,實現對秸稈焚燒行為自動掃描、自動識別、自動告警、自動精准定位和處理回饋的全閉環管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