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珍/海口報導】“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來到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瓊山福稻”基地,這句立於稻田邊的標語顯得格外醒目。
曾經寂寂無聞的墨橋村,就因一粒稻種,發生了變化。
最早嘗到甜頭的墨橋村村民鄧育輝,現在是水稻種植大戶,還是“瓊山福稻”種植基地管理人員。
5月28日臨近中午,海口烈日當空,鄧育輝在基地撚起一顆穀穗,“嗯,這塊地也要收割了!”這幾天,他忙著張羅收割機在這裏收割水稻。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裏不慌。以前,墨橋人窮,心是慌的。
“過去種稻穀產量低,辛辛苦苦,也掙不到啥錢。”墨橋村種植戶鄧景美說,前幾年種水稻還是用手插秧,效率低,費人力。
2019年,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在這裏開始種植“瓊山福稻”,第一次試種了50畝,希望通過“公司+農戶”模式打造“瓊山福稻”品牌。
當時,許多村民在觀望,他們看著公司發種子,看著機械化耕地播種收割……發現種植方式的巨大變化後,大家坐不住了。
2020年,第二年發種子時,“五田家”的聯合創始人白鳳珍還記得,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村民排著長隊爭著領種子,種福稻成了農民的致富新希望。
“福稻比傳統稻穀產量高,效益高。我家今年種了21畝。以前一季畝產大概800斤,現在可達1400斤,每畝收入能提高七八百元。”鄧景美說。
產量高,收入也上來了,誰能不願意幹?由此,“瓊山福稻”品牌迅速打響。
由瓊山區政府聯合“五田家”打造的“瓊山福稻”品牌,畝產可達650公斤左右,產量較傳統品牌提升30%,稻穀售價較傳統稻穀市場價提升20%。
2021年,“瓊山福稻”基地簽約農戶同比增長突破330%,種植面積擴大至5.096萬畝,幫助創收6401.5萬元。
墨橋村黨支部書記黎積書說,建樓房的村民越來越多,買小車的村民也越來越多,“這是看得見的變化。”
“村民思路打開了。”紅旗鎮鎮長陳長華關注到更多內在的變化。他介紹,村民正在謀劃,再建一個福稻加工集散地,從種植到加工實現一條龍服務。對此,鎮裏很支持,紅旗鎮將以墨橋為中心,打造水稻研學基地、咖啡館、露營基地等,吸引更多人來。
“人來了,我們經濟就更活了。”黎積書對未來充滿希望,村裏因“瓊山福稻”品牌的打響,帶動了鄉村遊。農旅結合讓村民不僅賺上種稻錢,還能吃上旅遊飯。相信,村民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