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養生知識知多少?這篇文章告訴你

▲艾草既可驅蚊,也是花園一景。(圖/記者侯賽攝)
▲艾草既可驅蚊,也是花園一景。(圖/記者侯賽攝)

【記者張慧臏/海南報導】 “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顏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作為一種民間野草,沒有妖嬈的形體,也沒有豔麗的花姿,只以淡淡的綠色成為鄉野的點綴。它渾身泛著白白的茸毛,一股濃鬱的中藥香能讓人聞過後,精神為之一振。

 自古以來,在端午習俗中,艾草都是一種能“招百福,驅百邪”的神草。古人懸艾葉、戴艾虎、食艾糕、飲艾酒、熏艾煙、洗艾澡,艾也被譽為草中“鑽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如何用好艾這株養生神草。

 入俗——“艾”的緣由

 中國古代對艾葉“辟邪”的認識經歷過漫長的社會實踐。艾絨一開始只是作為一種取火材料,在保管火種及在火種遷徙過程中被大量採用。

▲艾草既可驅蚊,也是花園一景。(圖/記者侯賽攝)
▲艾草既可驅蚊,也是花園一景。(圖/記者侯賽攝)

 當各種烈性傳染病發生時,往往村子或部落的人大部分都死亡了,而負責掌管火種的一家人,以及在這家人附近住的人卻能安然無恙。經反復探查,終於發現了其中的關竅,原來保存火種人家的牆上往往掛滿了艾葉。

 經過反復實踐,人們才最終確認懸掛艾葉可以免受瘟疫侵害。有了這樣的認識,各地的人慢慢也有了在春夏之交採摘艾葉懸掛於自家房屋牆上或門窗之上防瘟疫的做法,到後來也就逐漸形成了在端午節“懸艾草、戴艾虎、食艾糕、飲艾酒、熏艾煙、洗艾澡”的多種用艾習俗了。

 家住海口的符阿婆每年端午前夕都會去鄉村採集一些艾草,紮成小股拿到集市上售賣,一元一支十分暢銷。對於艾葉採收的最佳時機,符阿婆深諳其中的訣竅。

 “採收早了,藥性不夠,採收晚了,藥性流失,每年農曆五月是艾葉成熟的季節,葉片新鮮肥厚,葉纖維已經形成,此時採收的艾絨富有彈性,絨長而柔韌,藥用效果最好。”符阿婆說,采下新鮮的艾草之後,一般在端午節太陽還沒有出來之前,就要插在門上。也就是在艾草氣味最濃烈的時候插在門上,根部朝上,減少水分流失,讓艾草的氣味保留時間更長一些。

 入藥——可灸百病

 艾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李時珍《本草綱目》裏說,“艾葉能灸百病”。

 早在春秋戰國之際,人們就已經用艾作為針灸的必要工序了。用針刺完穴位之後,再拿點燃的艾草熏,可以抗菌防感染。

 艾草的藥用價值很高,它可以抗菌、抗病毒、止血、祛痰、平喘、鎮靜、抗過敏和護肝利膽等,還可以去除寒濕,預防感冒,起到增強體質的效果。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治百病的重要藥材。

 如今,艾灸作為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法,已經在各大醫院開展起來,深受患者青睞。

▲艾葉可做成艾柱,用來灸療。(圖/記者侯賽攝)
▲艾葉可做成艾柱,用來灸療。(圖/記者侯賽攝)

 今年62歲的張阿姨在20年前被診斷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年輕的時候症狀還輕微,這幾年越發感到怕冷。“一進空調房就會感到脊柱是冰涼的,家裏都不敢開空調。”張阿姨每年入伏都到海口市人民醫院進行“火龍灸”治療,幾年下來,脊柱不適感緩解許多。

 海口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德說,“火龍灸”療法利用火性透過皮膚,使藥物功效加倍,以達到溫經散寒、通達內外臟腑表裏、疏通經絡的養生功效,對治療頸椎病與腰椎間盤突出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近一個小時的火龍灸治療後,身患腰椎間盤突出10多年的邱女士也表示,感覺整個背、肚子和手腳都暖烘烘的,非常舒服,也不覺得腰背發寒了。

 除火龍灸外,雷火灸、熱敏灸、督脈灸、精灸等不同的艾灸專案針對不同病症都有很好的緩解治癒功效。王德建議,患有咳嗽、感冒、咽炎、鼻炎、頸椎病、風濕性關節炎的群體皆可嘗試艾灸治療。

 “艾灸選用的艾葉,一般要存放到三年以上才能用,而且艾葉用來灸療,愈陳愈好,陳艾絨燃燒的時候才充分、均勻。”王德說,這也是為什麼民諺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此外,將艾草放進水中泡澡,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溫養氣血,還能預防感冒。把艾草放在枕頭中,可以促進睡眠,改善睡眠品質。

 入味——驅寒祛濕

 艾葉作為一種可藥可食的葉片,制茶入食亦是一絕。

 海口養生達人“60後”老蔡便對艾葉茶情有獨鐘。

 老蔡在家旁邊辟出一塊空地,種上一片艾草。每年端午前後,艾草長勢最旺盛、陽氣最足的季節,老蔡便採摘艾草嫩葉,在室內晾上一夜,陰乾艾葉中殘存的水分。然後挑一個晴朗的天氣,放在陽光下暴曬,每隔兩三個小時翻曬一次,直至稍稍一碰便會碎掉。待到午後三四點,將帶著陽光溫度的艾葉端入屋內,晾一兩日,直至太陽的火氣完全去除,味道內斂,且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漸漸軟化,整片取出不再散碎,艾葉茶便製成了。

 沏茶時,老蔡喜歡用玻璃杯,取七八片,沸水沖泡。頓時,那青翠的艾葉如同一朵花瞬間綻放,甚是好看,艾草的氣息也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用幹艾草泡水喝,或者混合蜂蜜用水衝開,可以起到清熱去火的作用。”老蔡每晚收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喝上一杯香氣濃郁的艾葉茶。

 除了製成茶葉,艾草食用起來也很方便。艾草的味道和檸檬的味道有些相似,很是香甜可口,老蔡的愛人喜歡將艾草和糯米製作成糍粑。

 艾葉可製成青團食用。

 “食用艾草做成的食物,可以預防感冒,做成吃食大人孩子一起吃,一年到頭都很少感冒,但是記住,不可吃太多,一周食用一兩次即可。”老蔡的愛人講述,將艾葉搭配雞蛋、生薑、紅糖一起燉煮,能起到溫經脈、驅寒氣之效。以艾葉與老母雞、生薑一起烹煮,就可作為一道具有補氣、健脾、寧心等功效的藥膳湯。在天氣較為寒涼時,還可用艾葉搭配豬肉、生薑一起熬燉制湯,食用後既能起到驅寒的效果,還有較好的暖胃養胃之效。

 艾的療法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由此可見,對艾葉治病作用的肯定。

 中醫認為,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血、逐寒濕等功效,除了作為艾灸的原料,艾葉還有很多用處。

▲艾葉茶。(圖/記者侯賽攝)
▲艾葉茶。(圖/記者侯賽攝)

 止癢

 單用艾葉搗汁外敷,可以用來治療蚊蟲叮咬所導致的皮膚癢疹。

 緩解頭痛

 因受空調風、潮濕引起的頭痛,可以長期使用艾葉枕頭。除了能緩解以上情況的頭痛,還可以預防感冒和緩解頸椎的疼痛。

 祛濕寒

 艾葉性溫、味苦,入脾、肝、腎經。食用或艾灸可有回升陽氣、調理氣血和祛濕寒等功效,除此之外,還可以改善肺功能,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等症狀。

 調理痛經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安胎、止痛等作用。當女性朋友發生痛經時,可以食用艾葉煮蛋、艾葉紅糖茶來調理。

 泡腳強身 緩解風濕

 用艾葉、生薑水泡腳,能夠有效緩解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等疾病。

 防治濕疹

 用艾葉、花椒水泡腳,能夠緩解濕疹導致的皮膚瘙癢、腳部細菌滋生引起的瘙癢。

 助眠祛濕

 夏天疲憊,濕氣作祟。用開水泡艾葉5~10分鐘,取出艾葉。留下艾葉水,用之泡腳,能讓人體血管擴張,改善睡眠品質、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

 艾葉曬乾可製成艾葉茶。

 艾的禁忌
 忌盲目亂灸

 艾灸雖好但有一些人群或部位不宜使用灸法,切記不可盲目灸。

 陰虛陽亢者:潮熱、盜汗、顴紅、五心煩熱、消瘦或失眠、煩躁易怒、遺精、性欲亢進,舌紅而幹和高血壓者。

 痰熱內閉者:胸脅脹悶、灼痛、咳嗽氣喘、咯痰黃稠,或有哮鳴、發熱口渴,或神志昏迷、舌紅苔黃膩等。

 熱毒熾盛者:肌膚生瘡癤疔癰、紅腫灼痛、化膿潰爛等。

 此外,以下情況也不宜艾灸:孕婦不灸腹部;嚴重心臟病慎灸;局部紅腫熱痛慎灸;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忌灸;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另外,顏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直接灸(直接灸是將艾炷等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

 忌過度施灸

 在家自己進行艾灸時要注意用火安全,避免燙傷。如果施灸過量,時間過長,局部出現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消毒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塗以龍膽紫或碘伏,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痊癒。

 忌灸後受寒

 艾灸完應該注意的是,不要立即洗澡,儘量避免吹風受寒。艾灸完後,應輕輕拍打一下熏灸部位,有封穴作用。

 忌半途而廢

 孟子曾經說,“七年之疾,當求三年之艾。”治療疾病不僅艾葉要陳,而且治療時間要久,這樣才能祛病除根。切勿因為短時間看不到療效,就半途而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