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 「自我虛構」寫法台灣待耕耘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安妮•艾諾。

(本報訊)諾貝爾文學獎新科得主安妮‧艾諾(Annie Ernaux)作品在台灣有四本中譯本,但皆為2003、2004年出版,且多已絕版。然而根據她真實日記「沉淪」改變的法國電影「情慾告白」一月甫上演。故事源自安妮‧艾諾的真實經歷,描述在巴黎一流大學任教的女主角,和小10歲的已婚俄羅斯男子維持一年多的婚外激情。

小說家、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朱嘉漢表示,安妮‧艾諾擅長用社會觀念寫小說,寫的是自己、卻又不是私小說,而是用小說筆法重新解構自己與周圍的人。這種「自我虛構」的寫法相當迷人,在台灣卻是有待耕耘的寫作類型。

「沉淪」2004年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書籍介紹這是法國名作家安妮.艾諾歷時一年多的真實私人日記,「翻開它,火一般熱烈奔放的情與慾,赤裸裸地呈現眼前。儘管這個令她瘋狂迷戀的男人是有婦之夫,儘管這段戀情一開始便注定沒有結果,但她仍深深耽溺其中,無法自拔,只能將內心的一切不安與掙扎藉著這本日記傾訴。」

皇冠總編輯許婷婷表示,皇冠出版安妮‧艾諾兩本小說「位置」與「沉淪」,但都是2003、2004年左右出版,如今皆已絕版。但今年「情慾告白」在台灣上演時,電影片商找上皇冠,她又回頭去看安妮‧艾諾。她認為,安妮‧艾諾的文筆特別,創作都是來自自身體驗。

如「沉淪」是她自己在1988年所寫的日記,當時和已婚俄國人發生不倫戀,自己寫成電影「情慾告白」。安妮‧艾諾的作品沒有誇張的誇飾,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感「簡潔卻感到文字的魅力」。如今摘下諾獎,皇冠也打算重新續約安妮‧艾諾的書籍。

曾就讀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班的朱嘉漢表示,安妮艾諾身兼社會學者和作家,她的書寫同時是自傳也是社會學觀察,「彷彿也站在一個社會學家的位置,對於自己的社會位置,身為一個小鎮雜貨店女兒、一個西方社會女子,所具有的感受、記憶與實踐,進行各種精準的分析。」而透過社會學者精準的書寫,安妮‧艾諾的創作不會被視為混淆了自傳與小說,或是新聞、社會學研究等非虛構的文類。

朱嘉漢形容這種書寫是「自我的社會學式傳記」或「自我虛構」。安妮艾諾在這塊領域是先鋒者,突破文學語言和社會學語言的分界,但這種寫法在歐洲也已流行了幾十年,台灣卻幾乎無人嘗試。希望透過安妮艾諾摘下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讓台灣小說創作者注意到這片文學領域的空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