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二十四歲的楊姓男子長期受到腸躁症所苦,幾乎天天腹瀉,腹部常不舒服,心情也因腸胃道症狀連帶受影響。他透過與臺中榮總胃腸肝膽科林穎正醫師與營養室團隊的飲食調整,把原先喜歡吃的加工食品、炸物、泡麵、含糖飲料以及乳製品等等,用低腹敏食物,例如米食、無乳糖飲料取代,目前腸道症狀已經大幅改善,心情也更加穩定,連帶的飲食品質也提升。
中榮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穎正說,腸躁症是一種慢性腸道功能障礙,特徵包括腹部不適、脹氣、便秘、腹瀉或這些症狀交替發作,盛行率大約在百分之十左右,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它沒有特定的生理學異常,也不會導致結構性的腸道損傷,通常只是一種功能性障礙,確切原因尚不明確,可能因素包括腸道運動不規則、神經系統過度敏感、腸菌異常、生活方式、飲食、壓力和精神健康等。
病人可能對特定食物、感染或壓力等因素更為敏感。大多數的腸躁症病人認為腸道症狀跟飲食有關連性,甚至自行進行飲食調整,若以更科學的角度來回答這樣的問題,答案就在低腹敏(FODMAP)飲食。
腹敏食物是一群在腸道難消化的短鏈碳水化合物,通常是由十個以內的單醣(半乳糖、果糖、葡萄糖)串聯而成的,包括:果聚糖、半乳寡醣、乳糖、果糖、山梨糖醇及甘露醇等,它們不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因此滯留在腸道中發酵產生氣體,因而導致脹氣。
林穎正表示,低腹敏飲食就是透過限制腹敏含量高的食物,可減少氣體產生和腸道不適的飲食方法,過去的文獻資料顯示,超過七成的腸躁症患者,可以透過低腹敏飲食達到顯著的改善,其中,不論是整體腸道症狀、生活品質、排便習慣,甚至連焦慮憂鬱也可以好轉。臺中榮總胃腸肝膽科與營養室團隊共同推出專門為腸躁症病人設計的飲食方案,為病人提供了另一種非藥物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