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治療心房顫動保護大腦 可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

臺中榮總內科部主任林彥璋(右)、心臟內科醫師李冠毅(左)提醒民眾重視心房顫動問題。(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治療心臟保護大腦!七十歲退休教授患有高血壓,兩年前因心悸不適就醫,診斷為心房顫動。半年前,他出現胸悶不適,記憶力明顯衰退,叫不出兒孫名字,生活丟三落四。經檢查發現是長期心房顫動控制不佳造成腦部損傷。中榮內科部林彥璋主任施行射頻電燒術,使他恢復正常心率,並改善腦部血液灌流。術後三個月,教授記憶力改善,認知功能檢查恢復正常。

林彥璋主任團隊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百分之二十七,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百分十五。透過電燒手術治療後,整體失智風險顯著下降百分之二十六,阿茲海默症風險則降低百分之二十一。相關研究成果已於民國一一二年五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Europace》。

內科部主任林彥璋(左一)為病患進行射頻電燒手術。(記者孫義方攝)

林彥璋主任說,國內心房顫動患者每年新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約為百分之零點九至一,相較於一般人僅百分之零點二的發生率顯著提高。研究追蹤心房顫動患者長達七年,發現因心跳不規則導致血液無法穩定供應腦部,造成間歇性腦部缺血,進一步增加微血管栓塞和腦部血管病變的風險。透過電燒手術清除異常心律源,恢復正常心跳,可以穩定腦部血流,降低反覆缺血引起的認知損傷,使患者每年的失智症發生率降至百分之零點三,近一般水平。

林彥璋表示,臨床觀察顯示,心房顫動患者接受消融手術後,部分原有的輕度認知障礙可獲改善。心跳異常可能導致認知功能衰退,應及早治療,已服藥控制的患者若仍感不適,應及時就醫評估治療效果,避免藥物失效,及早介入治療不僅能改善心臟功能,還有助於保護腦部健康。

中榮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以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心房顫動可降低百分之二十六失智症風險。(左起:內科部主任林彥璋、副院長傅雲慶、心臟內科醫師李冠毅)。(記者孫義方攝)

心房顫動作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其併發症不容忽視。患者的中風風險增加三倍,主要因不規則心跳形成血栓;心衰竭風險則增加五倍,長期高負荷運作可能導致心肌逐漸無法正常收縮;死亡風險也提高了兩倍。此外,心房顫動與周邊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及高血壓等併發症息息相關,對患者預後及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

林彥璋指出,目前國內心律不整約有二十三萬名患者,但主動就醫者為數有限,原因包括症狀偶發而未引起重視,或認為症狀輕微無需治療。患者往往從出現心悸、胸悶或喘不過氣等症狀時才就診,然而,心房顫動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在初次發病的一年內,降低心血管中風心臟衰竭成效最好,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心臟結構受損,進一步影響病情預後。他建議患者可利用智慧手錶監測心跳,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時就醫,以降低風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