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姓女患者去年十二月剖腹生產出寶寶,感謝劉錦成主任與團隊的協助。(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台中市三十五歲蔡姓女子,六年前因罹患子宮肌瘤進行肌瘤切除手術,兩年後肌瘤復發再度接受手術治療;不料,近兩年因想要懷孕進行孕前檢查時,到童綜合醫院婦產科診療,經劉錦成主任檢查後再度發現肌瘤巨大,核磁共振(MRI)影像下,整體加起來大小約二十四公分,大小如一顆哈密瓜,將整個子宮肌瘤切除後,術後復原良好,經試管受孕順利懷孕,去年十二月剖腹生產出一名健康可愛的男嬰。
童醫院婦產部主任劉錦成表示,蔡女檢查後發現肌瘤巨大,核磁共振影像下,發現是多發性肌瘤組成,導致整個子宮被肌瘤推擠向上,位移到上腹部,只能進行傳統開腹切除手術。手術時因肌瘤過大加上位置關係術中發生子宮頸與子宮連接處斷裂,最後將整個子宮肌瘤切除後,再行子宮頸與子宮進行縫合。後來進行試管受孕順利懷孕,每次產檢都特別提醒蔡女懷孕過程中必須隨時注意子宮破裂的癥兆,直到去年底順利剖腹生產,術中檢視之前子宮頸與子宮連接處縫合傷口癒合良好,讓蔡女與家人都非常歡喜、感恩。

蔡女順利生產滿月後帶寶寶與劉錦成主任相見歡。(記者孫義方攝)
劉錦成表示,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內肌肉細胞形成,好發於三十歲以上的女性,可能每四人就有一人會罹患子宮肌瘤,雖然大部分是良性腫瘤,但仍需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子宮肌瘤大多沒有症狀,但肌瘤所在位置與大小會影響身體器官,臨床上有子宮異常出血、經血過多導致貧血,或是因壓迫產生下腹痛、不孕、流產等情況。
蔡女原本擔心縫合處會有影響,怕懷孕到生產時會有狀況,還好後面順利試管受孕,加上主任每次產檢時都溫馨提醒要注意子宮破裂的癥兆,整個懷孕過程與生產都完全沒有影響,剖腹生產時發現傷口癒合非常好,產後復原良好,寶寶也非常健康。

核磁共振影像下,發現蔡女是多發性肌瘤組成,整體加起來大小約二十四公分,大小如一顆哈密瓜,導致整個子宮被肌瘤推擠向上,位移到上腹部(紅色圈為患者的子宮,橘色線條為肌瘤分布位置)。(記者孫義方攝)
劉錦成指出,子宮肌瘤雖然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但若不進行治療,可能出現更多其他不適症狀,如月經增多、經期延長、下腹脹痛、腰酸背痛、嚴重者導致貧血、流產、不孕等。呼籲女性朋友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由專科醫師進行專業診療,即早發現疾病即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