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活化防失智海嘯 五力共振全面抗衰老

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以「呷老愛五力」為題,分享預防衰弱與維持功能的高齡照護策略。(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慈濟醫療體系在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提供AI腦波儀檢測,協助評估失智及腦部退化風險!隨著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預估至民國一三0年,全國六十五歲以上失智人口將逼近六十八萬人,其中約半數是輕度階段,正是干預黃金期。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則以「呷老愛五力」整合照護模式,幫助老人對抗衰弱。

張舜欽主任指出,衰弱並非年齡增長的必然結果,而是一種介於健康與失能之間的可逆狀態,若未及時介入,將大幅提高跌倒、反覆住院甚至死亡的風險。臨床觀察發現,影響長輩生活品質的關鍵不在疾病,而是功能喪失帶來的失能,即使高齡,只要持續運動、保持自律,也能維持體能,突破年齡限制。

慈濟醫療體系在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提供AI腦波儀檢測,協助評估失智及腦部退化風險。(記者孫義方攝)

張舜欽強調,要預防與改善衰弱,運動需具科學性與系統性,只靠日常走動或簡單伸展效果有限。實證研究發現,阻力訓練能增進肌力與肌肉質量、平衡訓練可降低跌倒風險、有氧運動則能改善心肺耐力,結合三項訓練是對抗衰弱的核心策略。大

林慈濟醫療團隊更發展「呷老愛五力」,整合活動力、飲食力、輸出力、社會力與好腦力的照護模式,涵蓋肌力與吞嚥訓練、藥物整合、排泄功能調理、社會參與以及認知檢測與心理支持等措施,幫助長輩維持自理能力並延緩退化。

大林慈濟醫療團隊推動「呷老愛五力」整合照護,涵蓋活動力、飲食力、輸出力、社會力與好腦力。(記者孫義方攝)

李嘉富主任則聚焦心腦健康,多數家庭仍有「老了就會忘」的迷思,錯失輕症失智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契機。尤其高達六成失智者伴隨情緒與行為症狀(BPSD),如焦慮、幻覺、躁動等,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讓家庭照護負擔倍增,成為入住長照機構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嘉富強調,「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是扭轉趨勢的關鍵。台北慈濟醫院引進AI腦波儀智慧科技,監測大腦功能與評估心理健康,能在認知功能尚未明顯退化前捕捉異常訊號,並持續追蹤治療成效,提升診斷精準度。他呼籲正視老年憂鬱問題,老人常被誤解為「心情不好」或「個性變了」,導致治療率僅約兩成五。事實上,透過心理支持、藥物治療與社會參與,多數長輩可顯著改善憂鬱症狀,甚至降低發展為失智的風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