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為耕地保護開出“良方”

【記者陳雪怡/海南報導】在手機上打開“田長管理”APP,點擊簽到後確認開始巡視,騎著摩托車以略快於步行的速度穿過田間路時,左看右看、認真觀察著耕地……近日,在文昌市鋪前鎮鋪前村,村幹部陳錦輝正在巡視耕地。“保護好耕地,就是給子孫後代保護好飯碗!”陳錦輝說。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耕地保護,指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近年來,海南堅持嚴格“管”、規範“補”、全力“守”等一體推進,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助力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嚴格“管”:強化耕地保護

看著“大熊貓”耕地的不止陳錦輝,他還有一位“得力夥伴”——“文昌超算一號”。

“文昌超算一號”是海南首顆商業遙感衛星,率先將衛星遙感、航太超算等航太應用技術運用到“兩違”新增防控領域,通過大資料監測分析、比對衛星遙感拍攝的圖片,快速研判新增“兩違”,為高效精准打擊“兩違”提供全方位的遙感資訊支援和服務。

地上有陳錦輝等“田長”,天上有衛星遙感、航太超算等“神器”,“基於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框架下,我們還組織研發了海南省田長制管理資訊系統,作為落實耕地保護‘田長制’的工作平臺,實現耕地的全要素、全覆蓋監管,有效遏制亂占耕地行為。”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海南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持續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土地領域突出問題整治等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違法佔用和破壞耕地行為,截至2022年5月底,全省共查處2020年7月後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662宗。3年來查處違法用地案件涉及佔用耕地3.38萬畝,有力遏制耕地“非農化”趨勢。

規範“補”:確保占補平衡

“4月至8月種水稻,8月至10月種綠肥,10月至4月種玉米”,這是海墾東路農場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案(修復區)的“作息表”。

“執行這樣的‘作息表’,海墾東路農場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案(修復區)每年能種一季水稻、兩季玉米,根據市場價格不同,每年每畝產值約6500元。”海南農墾東路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付謹盛介紹。

“而且利用8月至10月海南的颱風季種綠肥,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助於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天穀農業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莊鍵補充道。

該專案經省土地儲備整理交易中心核查,最終認定新增水田指標588.363畝,平均耕地品質等別10.0等。如這樣的土地綜合整治專案,在海南還有很多。

“通過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解決耕地碎片化、村居分散化問題,推動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引導村莊集中居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旅融合發展。”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耕地要管好,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還要“補”好,確保占補平衡數量和品質。

推進土地綜合整治是海南規範“補”的抓手之一。與此同時,海南抓好實施耕地墾造行動、完善補充耕地省級統籌機制、強化補充耕地後期管護等,實現耕地占補數量和品質“雙到位”,為自貿港建設夯實資源安全基礎,提供資源要素保障。

從抓好實施耕地墾造行動著手,海南通過省級、市縣級和農墾3種方式墾造耕地,計畫到2025年墾造耕地數量5萬畝左右、新增水田面積8萬畝左右。

全力“守”:守護“南繁矽穀”

“作息表”,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也有一份——“南繁+稻+綠肥”輪作模式:南繁科研(9月至次年3月)、南繁季後水稻輪作(3月至7月)、綠肥種植(7月至9月)。

為何安排如此“作息”?原來,以往南繁育種科研用地在夏秋季時常出現閒置。如何加強南繁育種科研用地綜合利用?如何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三亞借鑒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探索採取“南繁+稻+綠肥”輪作等農業種植模式,盤活土地資源。

“該模式是推進落實南繁基地分類使用、分時用地要求,結合崖州區南繁科研育制種季節性用地特性,探索出的農業輪作模式,目前已建立‘南繁+稻+綠肥’輪作模式種植面積約4400畝,有效解決南繁科研用地夏秋季耕地閒置問題。”崖州區副區長楊劍表示。

綠色,還是綠色,5月的海南農墾南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土地開發整理專案滿目蔥蘢。

“通過利用已剝離的耕作層和有機肥等土壤改良方式提升專案區新增耕地品質,同時依託已實施完成的項目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海南農墾南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說,項目不僅為三亞提供大量優質補充耕地資源,為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有效保障南繁科研用地需求,助力“南繁矽穀”建設。

嚴格“管”、規範“補”、全力“守”,海南堅守耕地保護紅線,築牢糧食安全根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