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攜手兩醫學會 推動疼痛複合影像導引治療

複合影像導引疼痛介入治療工作坊首日課程在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揭幕。(記者孫義方攝)

〔記者孫義方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疼痛治療科、台灣疼痛醫學會與台灣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共同主辦的「複合影像導引疼痛介入治療工作坊」,十八日在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揭幕,三天緊湊課程吸引海內外臨床與學術專家齊聚,聚焦複合影像技術在疼痛治療的臨床應用,推動技術實作與跨領域合作。

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陳貞吟說,藉由國際專家經驗分享與臨床實作課程結合,推動臺灣疼痛醫學朝向更高精準度與專業整合,給病人更安全、有效個別化的照護,這正是精準醫療理念在疼痛治療領域的延伸發展。研討會以複合影像導引介入治療為主軸,強調X光與超音波雙影像的整合應用,透過更客觀、精準的導引,提升對脊椎、神經與肌肉骨骼疼痛病灶的診斷與處置能力。

首日課程以介入性疼痛核心議題為主軸,邀集國內外專家講師,展現多元觀點與臨床經驗的交流。(記者孫義方攝)

台中慈濟醫院疼痛治療科主任唐宗詠表示,傳統依賴手感與經驗的操作方式已逐漸被科技輔助取代,醫師唯有掌握新工具、深化解剖理解,才能在安全與療效間取得最佳平衡。首日課程以「介入性疼痛核心議題」為主軸,涵蓋頸因性頭痛、椎板切除術後疼痛症候群、肩部肌腱損傷與深層軟組織疼痛等常見但診斷不易的問題。

美國伊利諾大學的Dr. Kenneth Candido分享最新頸椎椎間盤源性疼痛診斷與治療趨勢,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王柏凱則從再生醫學角度,分享腰椎退化疾病的整合性治療策略。台中慈濟醫院亦展現本土技術深度,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主任張建鈞與唐宗詠主任,分別從微創外科與疼痛介入觀點切入椎板切除術後疼痛處理,呈現跨專科協作的臨床價值。微創脊椎關節中心副主任謝尚霖則針對肩部旋轉肌群損傷,分享微創修補手術結合再生療法的臨床應用。

三天研討會吸引海內外專家齊聚,聚焦複合影像技術在疼痛治療的臨床應用與跨專業合作。(記者孫義方攝)

香港大學臨床副教授Dr. Stanley K.H. Lam以生物張力整合理論切入旋轉袖肌病灶,強調整體力學架構對組織功能與疼痛機轉的影響。員榮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冠霖與台北榮總復健部醫師林威廷分別分享深臀部疼痛症候群及上肢高階超音波應用的臨床經驗,展現影像診斷與導引技術在疑難疼痛案例中的解決能力。

美國UCLA的Dr. George Chang-Chien則聚焦透視導引操作技巧,補足醫師在精準定位與劑量控制的實務訣竅。整日課程內容理論與操作兼備、臨床與科學並重。課程後續將移師彰濱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展開兩天涵蓋四大核心操作模組的實作訓練,包括「雙影像導引脊椎治療」、「超音波導引脊椎治療」、「超音波導引肌肉骨骼治療」與「內視鏡脊椎手術」,讓學員在專業引導下,實地操練臨床常見處置技術,強化手術精準度與操作信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